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 篇 会议
  • 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 篇 工学
    • 1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理学
    • 13 篇 化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主题

  • 4 篇 电化学
  • 4 篇 电化学传感器
  • 3 篇 7-羟基香豆素
  • 3 篇 毛细管电泳
  • 3 篇 玻碳电极
  • 2 篇 气相色谱/质谱
  • 2 篇 祖师麻甲素
  • 2 篇 瑞香苷
  • 2 篇 异秦皮啶
  • 2 篇 反应机理
  • 2 篇 瑞香素
  • 2 篇 东莨菪内酯
  • 2 篇 赭曲霉素a
  • 2 篇 铅离子
  • 2 篇 微分脉冲伏安法(d...
  • 2 篇 毛细管区带电泳
  • 2 篇 秦皮乙素
  • 1 篇 热电子诱导
  • 1 篇 过氧化苯甲酰
  • 1 篇 dna电化学传感器

机构

  • 19 篇 福州大学
  • 16 篇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
  • 3 篇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
  • 2 篇 福建省体育局
  • 2 篇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
  • 1 篇 福建省龙岩出入境...
  • 1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1 篇 郑州大学
  • 1 篇 海西食品安全检测...
  • 1 篇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
  • 1 篇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
  • 1 篇 福建省食品安全分...
  • 1 篇 河南工贸职业学院

作者

  • 27 篇 张兰
  • 17 篇 童萍
  • 10 篇 唐淑榕
  • 9 篇 陈国南
  • 6 篇 zhang lan
  • 4 篇 李恒
  • 4 篇 陆伟
  • 3 篇 he yu
  • 3 篇 邵燕红
  • 3 篇 何聿
  • 3 篇 卢巧梅
  • 3 篇 蔡惠坚
  • 2 篇 tong ping
  • 2 篇 黄端华
  • 2 篇 顾昉
  • 2 篇 chen sheng-ping
  • 2 篇 张卓旻
  • 2 篇 孙建军
  • 2 篇 陈圣平
  • 2 篇 李天麟

语言

  • 2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玻碳电极上美雄酮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年 第4期25卷 358-363页
作者: 陈金凤 何聿 张兰 福建省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建龙岩364000 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福州大学运动科学研究中心 福州350002
以pH=2.0的0.04 mmol/L BR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weep voltammetry,LS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等技术对玻碳电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阴极电致化学发光法的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痕量分析检测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化学 2016年 第3期46卷 280-286页
作者: 陈小燕 任凌晴 张继芳 孙建军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海西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福州350108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福州350003
采用热电子诱导阴极电致化学发光技术,建立了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BPO)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以氧化处理的玻碳电极(CxO1-x)为工作电极,在电极上施加-18 kV(***/AgCl)阴极脉冲电位,电子通过遂穿机制无能量损失地穿越能垒,形成热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加热微电极传热模式的结构依赖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化学(中英文) 2023年 第9期29卷 38-46页
作者: 李炬 杨森 孙建军 河南工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451190 郑州大学药学院 河南省肿瘤重大疾病靶向治疗与诊断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药物关键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教育部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
近年来,电加热微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在高温下促进质量传输和反应动力学通常会导致电流信号增加。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微电极内传热的研究,这对于微传感器的设计和操作是必要的。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C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流型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电流型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
作者: 童萍 邵艳红 唐淑榕 张兰 陈国南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正>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频发,其污染程度迅猛增长,由其引起的水质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淡水中蓝绿藻分泌产生的蓝藻毒素是目前已发现的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类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LR(MC–LR)最常见。世界卫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发卡构型变化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发卡构型变化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
作者: 唐淑榕 童萍 邵艳红 张兰 陈国南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正>近年来,关于T-Hg2+-T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1]。T-T碱基对错配能够有选择性且牢固的捕获Hg2+,基于这种特性,构建了多种不同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Hg2+[2-4]。本文采用两端分别标记二茂铁及巯基的ss DNA,在没有Hg2+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囊藻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
微囊藻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
作者: 张兰 童萍 邵燕红 唐淑榕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由于环境污染加剧,微囊藻水华频繁发生,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1]。微囊藻向水体中释放藻毒素,对人和水生动植物具有很高的毒性及潜在危害,目前的环境检测已经把其列为其中的一个指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L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λ核酸外切酶辅助电流放大技术的超高灵敏微囊藻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λ核酸外切酶辅助电流放大技术的超高灵敏微囊藻电化学DNA传...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
作者: 邵燕红 童萍 唐淑榕 张兰 陈国南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正>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λ核酸外切酶辅助电流放大技术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用于微囊藻DNA的超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λ核酸外切酶可以催化双链DNA分子自5′-P末端进行逐步的加工和水解,释放出5′单核苷酸,将双链DNA转变成单链DN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DNA构型变化的高灵敏微囊藻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
基于DNA构型变化的高灵敏微囊藻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
作者: 邵燕红 童萍 唐淑榕 张兰 陈国南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正>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重,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C)对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国内外在已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各种不同的检测MC的思路和方法,各自均有优势和劣势[1]。虽然在水中总M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蜂胶胶囊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收藏 引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年 第8期30卷 132-134页
作者: 张卓旻 陈圣平 李天麟 黄新健 张兰 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体育局 福建福州350002 福州大学运动科学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0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蜂胶胶囊的化学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共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多甘醇类、黄酮类和酯类物质为蜂胶胶囊的主要化学成分。
来源: 评论
利尿剂乙酰唑胺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
收藏 引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38卷 70-74页
作者: 郑新宇 郑丽辉 张兰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和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福州大学运动科学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2
在Britton-Robinson(B-R)缓冲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利尿剂乙酰唑胺在玻碳电极(GCE)上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6.0的B-R缓冲液中,乙酰唑胺在+1.32 V(***)电位处产生一个DPV阳极氧化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