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2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3 篇 医学
    • 39 篇 临床医学
    • 1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理学
    • 14 篇 生物学
  • 9 篇 工学
    • 7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农学
    • 7 篇 作物学

主题

  • 17 篇 帕金森病
  • 12 篇 大鼠
  • 9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8 篇 酪氨酸羟化酶
  • 5 篇 rna干扰
  • 5 篇 星形胶质细胞
  • 5 篇 脊髓损伤
  • 4 篇 脂多糖
  • 4 篇 多巴胺能神经元
  • 4 篇 pink1
  • 4 篇 小胶质细胞
  • 4 篇 炎症
  • 4 篇 α-突触核蛋白
  • 3 篇 海人酸
  • 3 篇 运动终板
  • 3 篇 绿色荧光蛋白
  • 3 篇 线粒体
  • 3 篇 鱼藤酮
  • 3 篇 细胞培养
  • 3 篇 α-synuclein

机构

  • 68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 2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2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2 篇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
  • 1 篇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
  • 1 篇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天坛...
  • 1 篇 北京市友谊医院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 1 篇 传染病研究所北京...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 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 1 篇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作者

  • 29 篇 徐群渊
  • 28 篇 杨慧
  • 27 篇 yang hui
  • 19 篇 赵春礼
  • 17 篇 xu qun-yuan
  • 17 篇 赵焕英
  • 16 篇 zhao chun-li
  • 13 篇 lu ling-ling
  • 13 篇 zhao huan-ying
  • 13 篇 鲁玲玲
  • 10 篇 孙晓红
  • 9 篇 段春礼
  • 9 篇 duan chun-li
  • 8 篇 杨朝阳
  • 8 篇 李晓光
  • 8 篇 sun xiao-hong
  • 6 篇 段德义
  • 5 篇 zhang tao
  • 5 篇 张皑峰
  • 5 篇 王蓓蓓

语言

  • 7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神经再生修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71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INK1和α-突触核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年 第12期28卷 7-11页
作者: 范春香 崔韬 谷利 张韬 刘琦 赵焕英 赵春礼 杨慧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100050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来鉴定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INK1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两种蛋白在MN9D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将α-synuclein基因插入pGEX-4T-1载体,经DNA测序证明形成GST融合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PINK1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物质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收藏 引用
首都医科大学 2010年 第3期31卷 343-347页
作者: 李继胜 李尧华 李昕 于顺 王年强 高华 孙晓红 杨慧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
目的制备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INK1抗血清并检测其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制备人PINK1基因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抗PINK1抗血清;通过盐析法初步纯化、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抗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免疫组化法检测PINK...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移植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收藏 引用
神经解剖杂志 2010年 第5期26卷 507-512页
作者: 张皑峰 苏增艳 杨朝阳 李晓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 北京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
目的:研究移植结合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导管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情况。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造成10mm坐骨神经缺损后,以壳聚糖导管(移植组,10只)作桥梁桥接神经两断端,以假手术组和单纯损伤组(造成10mm坐骨神经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AV-GDNF/TH双基因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收藏 引用
基础医与临床 2008年 第6期28卷 543-548页
作者: 张敏 杨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69
目的探讨构建于同一个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上的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是否能够同时表达。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双基因在HEK293包装细胞中的转录;通过免疫细胞化荧光染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行为的变化
收藏 引用
山东医药 2008年 第37期48卷 6-8页
作者: 苏月伟 仲苏玉 莫林宏 刘玉军 张皑峰 杨朝阳 李晓光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6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目的建立直接手术损伤大鼠分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并观察损伤后动物认知行为的改变情况。方法将大鼠进行脑损伤建模后,于术后11—15d和26—30d采用Morris水迷宫的方法评价动物的认知行为变化后,灌杀动物取脑切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骨髓干细胞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损伤后胶质界膜的形成
收藏 引用
南方医科大学 2009年 第12期29卷 2391-2393页
作者: 邹西峰 朱军 李建民 张海燕 赵春礼 徐群渊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唐山06300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疾病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系 北京100069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脑损伤后胶质界膜的形成。方法将制作好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脑损伤模型24h后经尾静脉植入GFP标记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骨髓源干细胞。在植入后2、4和8周取脑,用GFAP荧光免疫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因重组型人SORL1蛋白质片段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收藏 引用
首都医科大学 2011年 第6期32卷 798-801页
作者: 李爽 李尧华 叶懿文 李昕 于顺 杨慧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3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
目的制备基因重组型人SORL1蛋白质片段,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人sorl1 cDNA编码区5 923~6 260 bp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重组质粒,用液相色谱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 第6期18卷 535-538页
作者: 王晓亮 杨朝阳 李晓光 张皑峰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69 北京市友谊医院口腔科 北京市100050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5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单纯损伤组(n=5)和人工神经修复组(n=10)。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5 mm,单纯损伤组暴露坐骨神经并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喹啉酸致亨廷顿病动物模型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动物 2011年 第1期19卷 84-88页
作者: 邢秋云 李峰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及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69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以不自主舞蹈样动作、进行性认知障碍,痴呆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兴奋性毒性作用是目前公认的HD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作为神经兴奋性毒素,可以损伤相应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雷帕霉素抗神经退行性病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基础医与临床 2008年 第12期28卷 1336-1338页
作者: 杨光 祝元刚 杨慧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 吉林吉林132001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神经再生与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69
雷帕霉素作为一种传统的抗真菌药物,具有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它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蛋白mTOR、受体FKBP、VMP1,促进自噬,抑制了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变的病理过程,从而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神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