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疫苗
摘要: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流行株的病原学特性。【方法】采集山东某牛场疑似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牛的皮肤结节组织,用原代羔羊睾丸细胞(primary lamb testicular cells, PLT)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扩增LSDV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chemokine receptor, GPCR)基因并测序,利用抗LSDV特异性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病毒特异性;对分离毒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在不同细胞中对分离毒株连续传代并测定病毒滴度,绘制生长曲线,进一步测定其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能力;通过抗体中和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山羊痘疫苗抗体的中和指数。【结果】病牛皮肤结节组织样品经PLT细胞培养,盲传3代后出现细胞变圆、聚集、脱落为特征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PCR扩增获得大小约1 010 bp的分离毒株GPCR基因特异性条带,且该基因序列与国内外LSDV毒株相似性为99.3%~100%。分离毒株可与抗LSDV特异性血清结合,免疫荧光染色后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斑。基因组测序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2019—2022年流行的7株国内以及2022年泰国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分离毒株传代20~30代时,病毒滴度可稳定在10-6.08至10-6.17TCID50/mL。生长曲线显示,该分离毒株滴度在96 h达到峰值(10-6.16TCID50/mL),144 h下降至10-5.60TCID50/mL。分离毒株在MBDK和BHK-21细胞系上均能连续增殖3代,其病毒滴度可分别达10-4.85和10-4.63TCID50/mL。山羊痘疫苗抗体对该毒株的中和指数(276)显著低于山羊痘疫苗毒株(1 833)(P<0.05)。【结论】从病牛皮肤结节组织中成功分离到1株LSDV,该毒株与国内除西藏地区外的其他地区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在MBDK和BHK-21细胞中可稳定传代培养,且山羊痘疫苗抗体对该毒株的中和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