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云南野独活
番荔枝科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摘要:
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从云南野独活(Miliusa tenuistipitata ***)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多种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tenuistone L(1)、tenuistone K(2)、樱花素(3)、藿香黄酮醇(4)、雷杜辛黄酮醇(5)、垂叶黄素(6)、蔓荆子黄素(7)、3,7-二甲氧基-5,3′,4′-三羟基黄酮(8)、泽兰黄醇(9)、(+)-miliusol(10)、miliusane XIX(11)、miliusane XVIII(12)、miliusolide(13)、19,20-dihydromiliusolide(14)、debilisoneC(15)、goniothalamusin(16)、2,10-dihydroxy-3,9-dimethoxy-8-oxo-protoberberine(17)、consanguine B(18)、6-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19)和6-羟基豆甾-4-烯-3-酮(20),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9、18和20为首次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17和19为首次从野独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化合物10和11可以显著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98~4.85μ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