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上海200092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11 中国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200003
出 版 物:《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22年第10卷第1期
页 面:40-63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1[哲学]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101[哲学-哲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10106[哲学-美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编号:2017YFC0505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重价值协同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编号:52178053)
主 题:城市河流 河流空间 生态审美 生态修复 影响机制 公众审美偏好 昆山市
摘 要:为缓解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中的“生态–审美不协调关系,研究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剖析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绩效。本研究界定了“生态审美偏好的概念,并构建了城市河流空间的生态审美偏好三重框架,总结了影响生态审美偏好的三大因子,即客体生态要素特征、审美主体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态意识与知识水平。本文采用城市河流调查方法和调查问卷法,针对江苏省昆山市的24个典型样本河段展开实证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与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相关特征要素及其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受访者生态审美偏好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生态意识与知识水平、客体生态要素特征和审美主体社会文化背景;(2)受访者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越高,对城市河流空间的喜爱程度越高;(3)植被类型对生态审美偏好的影响比材质类型、物理环境类型更显著,且不同的组合类型会影响城市河流修复的综合效益。基于此,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规划设计与实施落地过程中,应考量生态与审美的综合价值,灵活组合客体生态要素类型,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强化河流生态系统服务感知体验,同时提升公众生态意识与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