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系 美国圣塔菲研究所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科学与政策学系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
出 版 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
年 卷 期:2009年第1期
页 面:85-9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01[哲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5[哲学-伦理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基 金:2007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合作经济学理论构建基础”(项目编号:07JDB046)资助
摘 要:实验和现实数据均显示,即使在一次性的交往过程中人类也会惩罚非合作者。即使这种利他性惩罚可以解释人类社会较高水平的合作行为,但是它也会产生一个演化悖论:现有模型认为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性合作只有在小规模群体中才可以稳定地演化,因而用这一模型来解释利他性惩罚的演化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即人们不会自己承担成本去惩罚别人,并为大量非亲缘的成员提供利益。然而,本文认为,利他性合作与利他性惩罚之间是不对称的,这就使得利他性惩罚可以在一次性和匿名交往中演化,并使利他性惩罚和利他性合作都得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