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 收藏

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

Good and Evil Concept of Immanuel Kant's Ethics

作     者:李洵 陈徽 

作者机构: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11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7 

出 版 物:《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02年第26卷第2期

页      面:88-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3[哲学-外国哲学] 

主  题:康德 普世伦理 善恶 福祸 意志自由 道德法则 人是目的 

摘      要:为确立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依据纯粹的实践理性批判,康德扭转了西方关于道德法则与善恶概念之间关系的传统观点,即:不是传统所谓的善恶概念决定并产生道德法则,而是道德法则蕴涵并决定善恶概念。由此,康德的道德哲学具有以下之特点:一、善恶最初只是消极的存在概念,其内涵与意义产生于理性自己确立道德法则之后。善恶概念的本来意义只是相对于意志及其支配的行为而言的;人性无善恶,唯一无条件善或恶的只是自律与否的意志。那种认为康德主张人性本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二、强调善恶概念与福祸概念的区别。福祸概念不仅不是善恶概念产生的基础和依据,而且它们与善恶概念之间没有必然性的联系。三、通过强调纯粹的、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产生之根据和基础的意志自由,康德高扬了人的自足性的价值与人格尊严,表达了对当时的作为启蒙运动精神重要内容的理性崇拜之肯定。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