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肖峰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1[哲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101[哲学-哲学] 0306[法学-公安学]
摘 要: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对信息的各种研究也逐步展开,哲学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并由此形成了信息哲学。“信息概念对信息哲学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因此,信息哲学必须建立在一个明晰的信息概念的基础之上。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相关,但信息运动并不等于物质运动和能量运动本身,尤其是当用信息的观点来解释人的认识活动的时候,信息更加显示出其不能被还原为物质和能量的一面。因此,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本文认为,所谓信息就是在交往活动中所突现出来的东西。之所以持这样的观点是因为:首先,离开人的感知、识辨和建构的一切都是自在之物,因此不存在没有人类参与的信息,所以信息的第一特性是信息的属人性;其次,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承认,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人的交往活动来谈信息,其结果只能是滑向宿命论、还原论和反映论,因此,主张属人的信息是基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和交往活动作为人的存在 方式。根据这个定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在第一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几种关于“信息的概念,区分信息和物质、能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信息本体论和全息论的观点进行反驳,通过支持信息建构论而指出信息的属人性。在第二章,通过解释什么是交往活动而把信息分为人化的自然信息、群体信息、个体信息等三种信息,并通过区分信息的内容与载体,阐述符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在第三章将对群体信息和个体信息加以深入探讨,并阐述信息与辩证法的关系。由于本文的信息概念涉及到人的意识,因此有必要对信息与意识的关系加以阐述,由于在心灵哲学中关于意识的争论也很激烈,基本上存在着“二元论和“还原论两种观点,本文由于坚持人的思维的能动性,因此是持一种“属性二元论的观点。在文章最后,本文将略为介绍主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本文立足于交往活动,从而在信息哲学的领域里把人再一次置于社会—历史的结构中,这与旨在通过哲学的反思来提高人的自我意识,并因此批判地审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