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礼物视域下的民间信仰实践及其生存逻辑 ——以三省坡草苗族群为... 收藏
礼物视域下的民间信仰实践及其生存逻辑 ——以三省坡草苗族群为...

礼物视域下的民间信仰实践及其生存逻辑 ——以三省坡草苗族群为中心的考察

作     者:李纯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谭卫华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7[哲学-宗教学] 

主      题:礼物交换 民间信仰 信仰实践 生存逻辑 

摘      要:对于民间信仰的生存动力归因,长期以来被置于一种政治经济学视域之下。在此种视域下,民间信仰的存在要么被解释为一种政治共谋下的传统复兴,要么被理解成理性选择之下的市场消费需要,总之,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倾向于将民间信仰实践视为一种纯粹的功利主义行为。区别于政治经济学进路,本文借助人类学礼物交换视角来分析民间信仰,将民间信仰实践理解为一种人神礼物交换行为。人类学礼物视角认为,礼物交换是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它不仅涉及理性计算,同时也涉及情感和道德等诸多方面,因此,作为礼物交换的民间信仰实践也不仅仅是一种功利计算行为,它同时也有着广泛的道德和情感内容。基于礼物交换理论,本文以三省坡L村为田野个案,试图重新探讨有关民间信仰的生存逻辑问题。本文主要由四大章节构成。第一章基于人类学的整体观,勾画了支撑L村民间信仰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社会、文化与经济背景,并从观念世界、仪式类型、仪式专家以及师承制度等方面全面展现了L村的民间信仰体系。民间信仰如何体现礼物交换是阐述其生存逻辑的关键。第二章通过对生活困扰仪式、生命转折仪式和节庆仪式中的礼物交换活动的描写,阐明了礼物交换作为民间信仰实践基本形式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宗教性礼物交换在价值表达上的混融特点,同时指出,民间信仰实践总是以一种礼物交换方式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换仪式造就了一种表达诚意的神圣情境,使得人神之间得以进行“心的交流。人神礼物交换的结果是造就了一种道德生活。第三章着重分析了L村民间信仰中所蕴涵的多种道德伦理价值,并指出人神礼物交换关系是造就这些道德伦理价值的来源。最后一章通过对礼物经济与礼物道德的讨论,阐释了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道德生活的本质意义,民间信仰的生存逻辑正是在于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现实的市场服务,同时也能提供一种精神上的道德生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