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动静平衡”理论指导下主-被动康复锻炼和AO传统无痛原则下主动康复锻炼,对比并观察两种康复方案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动静平衡”理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意义,为临床功能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用自2020年02月至2021年08月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住院,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排除干扰因素,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实验组行在“动静平衡”理论指导下系统量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对照组行AO传统无痛原则下主动康复锻炼,无“动静平衡”理论干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个人资料,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的膝关节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个人资料无显著性差异。1.术前疼痛评分(P=0.227)、膝关节活动度(P=0.966)、HSS膝关节评分(P=0.82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膝关节活动度(P=0.838)、HSS膝关节评分(P=0.58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两组的疼痛评分(P=0.030)、膝关节活动度(P=0.011)、HSS膝关节评分(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4.术后6个月,两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0.05);膝关节活动度(P=0.006)、HSS膝关节评分(P=0.00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5.术后六个月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上,治疗组(95%)明显大于对照组(70%)(P=0.005<0.05),实验组优良率比对照组更高,且优的病例数更多。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动静平衡”理论进行康复锻炼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法,临床疗效确切,患肢功能康复较好,为临床骨折病的功能康复提供思路与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