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57 篇 期刊文献
  • 29 册 图书
  • 20 篇 会议
  • 4 篇 报纸
  • 2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03 篇 电子文献
  • 1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1 篇 哲学
    • 198 篇 哲学
  • 72 篇 艺术学
    • 34 篇 艺术学理论
    • 32 篇 美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3 篇 文学
    • 28 篇 新闻传播学
    • 2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2 篇 历史学
    • 26 篇 中国史
    • 5 篇 世界史
    • 3 篇 考古学
  • 28 篇 法学
    • 10 篇 社会学
    • 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7 篇 政治学
    • 4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22 篇 教育学
    • 19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1 篇 管理学
    • 1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工商管理
  • 10 篇 工学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68 篇 生活美学
  • 25 篇 分析美学
  • 23 篇 美学
  • 15 篇 李泽厚
  • 13 篇 中国美学
  • 12 篇 中国
  • 10 篇 生活
  • 10 篇 艺术
  • 9 篇 审美
  • 8 篇 美学家
  • 8 篇 全球化
  • 7 篇 艺术终结
  • 7 篇 实践美学
  • 7 篇 情本体
  • 7 篇 艺术史
  • 7 篇 研究
  • 7 篇 情理结构
  • 6 篇 艺术家
  • 6 篇 中国艺术
  • 6 篇 环境美学

机构

  • 14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9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8 篇 中华美学学会
  • 23 篇 北京大学
  • 22 篇 国际美学协会
  • 1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8 篇 辽宁大学
  • 16 篇 南开大学
  • 1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海南大学
  • 2 篇 english in the s...
  • 2 篇 the school of fo...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2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2 篇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 2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2 篇 《美学》杂志
  • 2 篇 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413 篇 刘悦笛
  • 58 篇 liu yuedi
  • 31 篇 liu yue-di
  • 7 篇 李泽厚
  • 7 篇 赵强
  • 5 篇 李修建
  • 5 篇 zhu yuan
  • 4 篇 yue-di liu
  • 4 篇 赵剑英
  • 3 篇 王南湜
  • 3 篇 彭修银
  • 2 篇 高建平
  • 2 篇 徐碧辉
  • 2 篇 刘成纪
  • 2 篇 liu tao
  • 2 篇 尤西林
  • 2 篇 刘陶
  • 2 篇 孟登迎
  • 2 篇 李怀亮
  • 1 篇 chen xunwu

语言

  • 41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刘悦笛"
413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后水墨·新语境
收藏 引用
2011年
作者: 刘悦笛
李广明的艺术观念,早就超越了笔墨纸砚的物质规定,在不同材料的实验和行为过程中实践着宏大的艺术计划。他的作品最集中地体现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第三以及对人类行为的自觉反省。噪声的污染,工业废气、不断的漏油事件对海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原型”比较视野中的“比较哲学”——以“窍喻”与“洞喻”的比较为例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第12期 43-47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在"比较哲学"的谱系当中,"文化原型"的比较具有重要的价值,就方法论而言,这种新的比较方法要经过四重途径才能实现。通过这种"回溯性"或"还原性"的比较,往往可以"见之未见",也就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孟荀“天—性—情—心”统合论——从“心统情性”新视角兼祧孟荀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20年 第2期 109-112,103,167页
作者: 刘悦笛 辽宁大学 辽宁沈阳11013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究竟如何统合孟荀呢?我认为,要兼祧孟荀,既不能以孟统荀,也不能以荀统孟,而是还要有内通的继承,这就需第三种立场.所以,本文提出以“心统情性”而非“心统性情”来兼祧孟荀,以期寻求到使孟荀得以统合起来的一种整体论思路,从“心”“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视觉美学史: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视觉文化研究丛书
2008年
作者: 刘悦笛
本书内容分为:上编 在“现代”的疆界之内:视觉美学的内涵延展、中编 “后现代”的逐渐介入:视觉美学的外延发展、下编 纳入“前现代”的视野:视觉美学的比较拓展。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
在文化间架桥的当代美学——第17届国际美学大会综述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07年 第10期 71-72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2007年7月9~13日,第17届国际美学大会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召开,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学者参加了盛会。本次会议以“美学为文化间架起桥梁”为主题,现综述如下:
来源: 评论
回归“生活美育”与实现“审美人权”——哈佛大学通识教育革新的启示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 2015年 第6期 14-15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中华美学学会
在中国的通识教育尚未普及之际,当今美国的通识教育却在悄然转变.在哈佛大学的最新教改当中,重新强调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的合体,而且以“审美”取代了“艺术”作为课程核心.哈佛通识教育的重心从大写的艺术(Arts)转向小写的艺术(art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美国超验主义与儒家世界观——孔孟与爱默生的深层对话与介入重构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22年 第5期 61-66,158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北京100732
美国超验主义者爱默生被称为“美国的孔子”,深受孔子与孟子思想的影响,但是并不能由此反推儒家也是超验主义,那种把儒家的超越意识视为神秘主义的取向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第一,儒家不是超验主义,而是建基在“一个世界”基础上;第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与“新生长点”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2010年 第2期 183-187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以30年为时间段来分期,更符合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逻辑,对前60年的回顾是处于前90年和前30年的两个"时间环"之间的。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目前已经显露出许多最新的发展方向:从"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的范式如何走向&q...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美学”——为《生活美学》一辩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 第2期 20-27页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100732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生活美学"试图避免西方的思想传统当中对生活的两种基本解答途径,回归到的生活世界的美学新构,正是对"自然主义"(实质上是科学主义)和"理智主义"(实质上是形而上学)解答的双向超越,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活美学与当代艺术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艺术学文库.艺术学理论文丛
2018年
作者: 刘悦笛
走向文明中国的“生活美学”, 亟需返本而开新, 那就要复兴--生活美学的“中国文明”, 同时要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当代艺术。生活美学, 就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的存在之学, 也是追问“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学。“美好”的生活, 起码应包... 详细信息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