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管理学
    • 8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世界史
  • 1 篇 工学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4 篇 家户制
  • 2 篇 基层治理
  • 1 篇 层递式动员
  • 1 篇 概念建构
  • 1 篇 回避政策加码
  • 1 篇 社会保障理性
  • 1 篇 农民参与
  • 1 篇 积极官员
  • 1 篇 制度传统
  • 1 篇 治理韧性
  • 1 篇 村社制
  • 1 篇 中国政治
  • 1 篇 户代表
  • 1 篇 国家
  • 1 篇 国家形态
  • 1 篇 田野政治学
  • 1 篇 自主知识体系
  • 1 篇 问责制度
  • 1 篇 乡村善治
  • 1 篇 问责接受区

机构

  • 9 篇 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9 篇 huang zhenhua
  • 9 篇 黄振华
  • 3 篇 zhang haichao
  • 3 篇 张海超
  • 2 篇 杨文迪
  • 2 篇 yang wendi
  • 1 篇 王美娜
  • 1 篇 黄洪凯
  • 1 篇 huang hongkai
  • 1 篇 杨瑞
  • 1 篇 yang rui
  • 1 篇 wang meina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家户治理功能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研究”"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压力到动力:基层政府绩效考核的压力识别及转换路径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64卷 31-40页
作者: 黄振华 黄洪凯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9
绩效考核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衡量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尺,对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有研究对于绩效考核压力的分析偏向负面消极,而对考核压力与治理动力的内在关联及其转换路径缺乏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回归保障功能:农民耕地抛荒行为的一种解释——基于湖北省T村的案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5期41卷 164-179页
作者: 黄振华 张海超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耕地对于农民而言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基于农民理性和社会化小农理论,提炼形成“社会保障理性”分析框架,用以解释耕地抛荒,进而提出治理耕地抛荒的“集体统一经营路径”。研究认为,在社会保障理性下,外出务工的农民将耕地经营视为“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乡村治理中的“户代表”:制度逻辑及其走向
收藏 引用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1期46卷 132-139页
作者: 黄振华 杨文迪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户代表”是一种在我国乡村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特殊代表形式,通常指以家户为单位遴选代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一项制度安排。从制度设计上看,户代表制一方面能够保障民众意愿的广泛表达,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公共事务治理的运行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层递式动员: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中农民参与的逻辑审思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 2024年 第1期50卷 128-136页
作者: 黄振华 杨文迪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9
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农民参与建设行动的积极性反映了乡村治理是否有效。本文以W村的三类公共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影响农民参与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干部权责的对等情况影响其动员行为,决定了动员行为与农民需求的匹配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问责接受区”:基层回避政策加码的一种解释——基于湖北省C镇乡村振兴衔接专项资金使用的案例分析
收藏 引用
求实 2024年 第2期 32-42,M0004页
作者: 黄振华 张海超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9
政策加码现象始终难以根除,回避政策加码现象也普遍存在。基于体制结构、问责制度及行动者差异的整体性分析框架,考察湖北省武汉市C镇回避政策加码行为,发现基层回避政策加码行为源于晋升锦标赛下不确定性竞争事项强激励生产的动力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田野—历史—国家:田野政治学的概念建构逻辑——以“家户制”概念为例
收藏 引用
学海 2024年 第1期 120-129,215,216页
作者: 黄振华 杨瑞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 武汉430079
概念建构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田野政治学是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并以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建构为路径。以“家户制”概念为例,田野政治学概念建构内含三重逻辑:一是基于田野调查的概念建构,注重从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伦理·生计·国家:“家户主义”的多维透视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24年 第1期 118-128页
作者: 黄振华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
家户主义”是对传统中国政治社会特性的概念提炼,表现为社会成员所秉持的以家户为本位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观念意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形塑的政治社会结构。“家户主义”概念具有描述性、复合性、本体性及历史性,其来源于本源型的家户制传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条块整合:乡镇政府运作中的压力调适与治理韧性——基于湖北省F镇的案例分析
收藏 引用
探索 2024年 第4期 17-28页
作者: 黄振华 张海超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政府面临的治理事务日益增多,治理压力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乡镇政府通过将辖区站所有效纳入乡镇管理体制,实现从“条块分割”向“条块整合”的转换,以此调适和消解日益增加的治理压力。基于“动因—情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制度传统如何形塑国家?——基于家户制和村社制的比较分析
中国政治学
收藏 引用
中国政治学 2023年 第4期 75-94,165-166页
作者: 黄振华 王美娜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国家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受到制度传统的深刻影响。制度传统对国家的形塑,首先表现为对国民性的塑造,进而建构起不同的国家形态及其特性。从历史上看,由于农民构成国民的主要社会阶层,国民性主要表现为农民性。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国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