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学位论文
  • 12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8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1 篇 理学
    • 9 篇 海洋科学
    • 8 篇 生态学
    • 7 篇 地质学
    • 5 篇 化学
    • 4 篇 生物学
    • 1 篇 物理学
  • 28 篇 农学
    • 13 篇 水产
    • 6 篇 畜牧学
    • 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园艺学
    • 3 篇 林学
    • 2 篇 草学
  • 27 篇 工学
    • 8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81 篇 氮稳定同位素
  • 30 篇 碳稳定同位素
  • 5 篇 硝酸盐
  • 5 篇 营养级
  • 5 篇 氧稳定同位素
  • 5 篇 食性
  • 4 篇 同位素分馏
  • 4 篇
  • 4 篇 氮循环
  • 3 篇 周转模型
  • 3 篇 颗粒有机物
  • 3 篇 海洋沉积物
  • 3 篇 胃含物分析
  • 3 篇 大亚湾
  • 3 篇 生长
  • 3 篇 大菱鲆
  • 3 篇 有机食品
  • 3 篇 二长棘犁齿鲷
  • 3 篇 δ15n
  • 3 篇 营养盐

机构

  • 9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9 篇 上海海洋大学
  • 8 篇 广东海洋大学
  • 4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4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3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3 篇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
  • 3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2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2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2 篇 广东省普通高校南...
  • 2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2 篇 天津大学
  • 2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 2 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2 篇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
  • 2 篇 山东升索渔用饲料...
  • 2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作者

  • 4 篇 俞志明
  • 4 篇 宋秀贤
  • 3 篇 徐军
  • 3 篇 杨云龙
  • 3 篇 尹希杰
  • 3 篇 郭智成
  • 3 篇 袁涌铨
  • 3 篇 卢伙胜
  • 3 篇 xu jun
  • 3 篇 李忠清
  • 3 篇 代春桃
  • 3 篇 颜云榕
  • 3 篇 张宇美
  • 2 篇 yu zhi-ming
  • 2 篇 陈淳青
  • 2 篇 房福力
  • 2 篇 王玉玉
  • 2 篇 zhang yuan-yuan
  • 2 篇 张利民
  • 2 篇 邓燕婷

语言

  • 8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氮稳定同位素"
81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的赣江硝态浓度和氮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15年 第6期27卷 1011-1019页
作者: 王鹏 齐述华 陈波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330022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南昌330022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赣江硝态(NO3--N)是鄱阳湖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赣江NO3--N来源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浓度和δ15N-NO3-的测定,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分析土地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机与非有机莴苣的氮稳定同位素辨识研究
收藏 引用
园艺学报 2014年 第12期41卷 2507-2512页
作者: 姚志鹏 郭智成 李玉中 徐春英 李巧珍 房福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旱地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为了证明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别有机蔬菜的可行性,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和莴苣不同部位的同位素特征变化情况。设置4个不同肥料条件:撒施有机肥(N 400 kg·hm-2)、局部施尿(N 300 kg·hm-2)和撒施尿(N 400 kg&...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样本预处理方式对罗氏沼虾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核农学报 2022年 第10期36卷 1975-1983页
作者: 李月 刘晃 谢正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上海200092
为研究样本预处理方式对罗氏沼虾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的影响,分别选用3种保存温度(常温23℃/15 d、冷藏2℃/90 d、冷冻-18℃/360 d)、2种取样方式(虾仁取样、整虾取样),以新鲜沼虾样本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样本预处理方式对罗氏沼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方水产科学 2017年 第6期13卷 48-55页
作者: 张文博 刘华雪 巩秀玉 史荣君 黄洪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
在2015年夏季和冬季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按照浮游动物粒径大小将其分成3个类群,即小型浮游动物(180~380μm)、中型浮游动物(380~500μm)和大型浮游动物(>500μm)。结果显示浮游动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蛋白源对军曹鱼幼鱼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热带海洋学报 2014年 第5期33卷 35-40页
作者: 周晖 陈刚 施钢 张健东 董晓慧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湛江524025 广东省普通高校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东湛江524025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源对军曹鱼幼鱼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配制3种等等能饲料。D1以鱼粉为蛋白源,D2和D3饲料中分别以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投喂幼鱼24d。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后,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贡湖湾大型底栖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年 第7期40卷 67-71页
作者: 张雷燕 安浩 关保华 程寒飞 詹茂华 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马鞍山24309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19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科学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8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太湖贡湖湾的大型底栖动物河蚬和铜锈环棱螺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结构,并分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蚬和铜锈环棱螺的δ^(15)N值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离入湖口距离越远,其值逐渐升高,并能很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巢湖四条入湖河流硝态污染来源的氮稳定同位素解析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12年 第6期24卷 952-956页
作者: 刘姝 孔繁翔 蔡元锋 阳振 王济奎 史小丽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南京210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采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巢湖四条主要污染输入河流(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的污染状况和硝态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四条入湖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十五里河,其次是南淝河和派河,双桥河的污染相对较轻.硝态稳定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太湖不同湖湾中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12年 第2期24卷 282-286页
作者: 何虎 于谨磊 章铭 刘正文 李宽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州510632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430070
进入湖泊中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值(δ15N)的差异和生物对氮稳定同位素的记忆作用,可以反映流域人类活动输入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文调查了太湖4个湖湾(梅梁湾、贡湖湾、竺山湾和东太湖)中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磷比对海洋赤潮藻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产科学 2013年 第9期32卷 509-515页
作者: 刘保占 刘瑀 李颖 刘苓 王海霞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所 辽宁大连116026
为查明营养盐对不同赤潮藻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培养的7种赤潮藻δ13 C和δ15 N值,比较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藻种之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差别。结果显示,7种赤潮藻δ13C和δ15 N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海洋原甲藻具有较高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氮稳定同位素记录重构古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收藏 引用
自然杂志 2014年 第6期36卷 431-436页
作者: 洪义国 徐向荣 岳维忠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初始地球的循环是由大气反应和缓慢的地质过程来控制的。在大约27亿年前,微生物代谢逐渐进化成为控制地球转化的最核心驱动力,使得地球上的循环逐渐进化成为现在的模式。不同的微生物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氮稳定同位素分馏,这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