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393 篇 期刊文献
  • 322 篇 学位论文
  • 86 篇 会议
  • 13 篇 科技报告
  • 8 篇 报纸
  • 7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7,82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47 篇 历史学
    • 2,582 篇 中国史
    • 357 篇 世界史
    • 154 篇 考古学
  • 1,748 篇 法学
    • 730 篇 政治学
    • 56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02 篇 社会学
    • 286 篇 法学
    • 55 篇 民族学
    • 29 篇 公安学
  • 1,258 篇 教育学
    • 1,148 篇 教育学
    • 95 篇 体育学
  • 867 篇 管理学
    • 325 篇 公共管理
    • 25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85 篇 工商管理
    • 67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6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864 篇 经济学
    • 596 篇 应用经济学
    • 333 篇 理论经济学
  • 636 篇 文学
    • 365 篇 新闻传播学
    • 23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0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32 篇 哲学
    • 332 篇 哲学
  • 244 篇 工学
    • 47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45 篇 城乡规划学
    • 35 篇 建筑学
  • 198 篇 艺术学
    • 105 篇 美术学
    • 48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56 篇 理学
    • 8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68 篇 军事学
    • 43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41 篇 医学
  • 36 篇 农学

主题

  • 7,829 篇 近代中国
  • 186 篇 中国近代史
  • 169 篇 辛亥革命
  • 164 篇 中国近代
  • 149 篇 清政府
  • 148 篇 梁启超
  • 141 篇 鸦片战争
  • 128 篇 孙中山
  • 122 篇 洋务运动
  • 96 篇 资本主义
  • 93 篇 马克思主义
  • 93 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 86 篇 李鸿章
  • 85 篇 林则徐
  • 81 篇 康有为
  • 75 篇 中国共产党
  • 75 篇 传教士
  • 74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71 篇 知识分子
  • 70 篇 民族主义

机构

  • 123 篇 复旦大学
  • 117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01 篇 南开大学
  • 88 篇 四川大学
  • 86 篇 北京大学
  • 83 篇 南京大学
  • 79 篇 浙江大学
  • 7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73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7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71 篇 中山大学
  • 70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68 篇 苏州大学
  • 55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55 篇 河南师范大学
  • 52 篇 武汉大学
  • 51 篇 河南大学
  • 4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46 篇 河北大学
  • 44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

作者

  • 41 篇 苏全有
  • 32 篇 朱英
  • 30 篇 吴洪成
  • 25 篇 罗志田
  • 21 篇 朱荫贵
  • 20 篇 侯强
  • 18 篇 马勇
  • 17 篇 肖朗
  • 16 篇 杜恂诚
  • 16 篇 池子华
  • 15 篇 李玉
  • 15 篇 陈文联
  • 14 篇 王先明
  • 14 篇 hou qiang
  • 14 篇 刘巍
  • 14 篇 桑兵
  • 12 篇 项建英
  • 12 篇 吴川灵
  • 11 篇 俞祖华
  • 10 篇 xiao lang

语言

  • 7,816 篇 中文
  • 11 篇 英文
  • 2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近代中国"
78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研究的“地方”路径——徐佳贵学术访谈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25年 第1期 4-14页
作者: 徐佳贵 杨华丽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上海200235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401331
作为从浙江瑞安中学走进复旦大学历史系再迈进历史学界的新锐学者,徐佳贵运用新文化史等研究方法激活了他生命中的地方体验,全情投入到近代中国知识转型、地方/区域文教史的研究中,并取得了系列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其博士论文《乡国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论略
收藏 引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27卷 50-57页
作者: 杨卫明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教师发展中心 福建福州350007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伴随教育学科的制度化而产生、发展,彰显“学科之会”面相。简洁高效的组织架构,专题研究、学术讲演、刊物发行等主要会务,展现出学术社团的应有风采。尽管大学教育学会的会员以教育院系学生为主体,折射出学科规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降一格”传播:近代中国动员网络的下移(1901-1934)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5年 第1期32卷 5-18+126页
作者: 卞冬磊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群众动员”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之一;论文以“降一格”传播为视角,将动员者、媒介、文本和受众纳入“动员网络”概念,以20世纪初“开民智”到1930年代中央苏区的传播实践为时限,讨论近代中国动员网络由县域下移到乡村的历史,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教育转型与职业译者的诞生
收藏 引用
翻译界 2025年 第1期 64-78页
作者: 李震 安徽师范大学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教育救国和翻译救国的呼声此起彼伏,两者紧密交织,形成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与此同时,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走向终结,中国教育逐步迈向现代化。翻译文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性议程”——以孔飞力、陈旭麓、沟口雄三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岭南学刊 2025年 第2期 27-43页
作者: 胡键 蔡晓倩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200092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但其前奏无疑是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和“求强”“求富”的变法运动。关于近代中国的“时代课题”研究,孔飞力提出近代中国的“根本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族自信与历史自信——再谈近代中国人种“西来说”
收藏 引用
丝路百科 2025年 第1期 40-44页
作者: 麻小芬 杨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种”本是生物学概念,但在近代中国,不可避免地与国家、民族、文明牵扯在一起,成为列强贬低中国进而侵略中国的“正当”理由。而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却不得不依附人种“西来说”以求自强,直到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才扭转这一局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牙医师创办牙医学院之历史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 第11期57卷 1163-1168页
作者: 单艳华 陈琦 张大庆 郭传瑸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科研处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 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近代中国牙医师积极参与牙医学教育,先后创办8所牙医学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创办者有本土成长起来的牙医师,也有获得国外牙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执业者,但是这些院校普遍存续时间不长。目前我国尚缺乏对牙医师创办牙医学院校的研究,本文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 第8期57卷 861-866页
作者: 袁紫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太原030006
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口腔医学史作为医学史与口腔医学教育研究的分支,对其研究多为通史性研究,但其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体系、发展历程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当下均未能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机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1期39卷 78-84页
作者: 蒋永清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早已产生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因素。但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遇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种种阻滞。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廓清对此形成的片面性 ,才能真正解开中国历史发展的谜团 ,并且为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一人留学多国现象研究——基于数据统计的分析
收藏 引用
现代大学教育 2016年 第5期32卷 62-70页
作者: 郝天豪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中,有不少留学生先后或同时留学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不同国家,形成一种特殊现象和一个特殊群体。基于数据统计的分析,这一群体既保留有一般留学生群体的结构特征,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迁而不断流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