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 篇 文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法学
    • 6 篇 社会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主题

  • 20 篇 隐喻性语言
  • 3 篇 概念隐喻
  • 2 篇 认知语言学
  • 2 篇 乔依斯
  • 2 篇 英语教学
  • 2 篇 美学思想
  • 1 篇 gibbs
  • 1 篇 意义生成
  • 1 篇 lakoff
  • 1 篇 概念整合
  • 1 篇 应用语言学
  • 1 篇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
  • 1 篇 “张力”
  • 1 篇 《都柏林人》
  • 1 篇 概念系统
  • 1 篇 差异性
  • 1 篇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 1 篇 第二语言教学
  • 1 篇 眼动实验
  • 1 篇 高校

机构

  • 2 篇 海南大学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1 篇 安徽农业大学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1 篇 甘肃教育学院
  • 1 篇 湖南农业大学
  • 1 篇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 1 篇 宿迁学院
  • 1 篇 赤峰学院
  • 1 篇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
  • 1 篇 青岛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华侨大学
  • 1 篇 巢湖学院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 篇 云南大学
  • 1 篇 井冈山学院

作者

  • 2 篇 李梦桃
  • 1 篇 易保树
  • 1 篇 徐莉娜
  • 1 篇 李雨黛
  • 1 篇 符佩娟
  • 1 篇 邹禹
  • 1 篇 陈宏俊
  • 1 篇 吴永军
  • 1 篇 朱茜
  • 1 篇 江新慧
  • 1 篇 陈群
  • 1 篇 谷峰
  • 1 篇 德力格尔
  • 1 篇 牛宏宝
  • 1 篇 韩晓方
  • 1 篇 温美昕
  • 1 篇 倪传斌
  • 1 篇 苏新华
  • 1 篇 李红梅
  • 1 篇 曹敏

语言

  • 2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隐喻性语言"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认知视角下《三体》的隐喻性语言研究
认知视角下《三体》的隐喻性语言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符佩娟 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三体》是中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描写了地球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创作手法新颖,情节构建、人物刻画、环境塑造等方面的语言表达极具艺术特色,展现出小说特有的未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泰国学生汉语写作中隐喻性语言的使用考察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写作中隐喻性语言的使用考察分析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雨黛 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应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属于能产的技能,是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但目前在对外汉语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注重词汇、语句和语法方面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匮要略》中隐喻性语言的类型及英译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翻译 2020年 第3期33卷 58-61页
作者: 谷峰 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 巢湖市238000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上海市200083
中医经典之作《金匮要略》是古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书中隐喻性语言内涵丰富,契合医理。本文在分析《金匮要略》隐喻性语言生成特点的基础上,从隐喻认知来源的层面梳理其主要类型,如自然型隐喻、战争型隐喻、容器型隐喻、情感型隐喻等,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遥测模式下隐喻性语言对阅读方式加工负荷的眼动研究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 第2期 55-59页
作者: 朱茜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本实验采用眼动实验遥测模式,探索了语义中的隐喻性语言和非隐喻性语言对朗读和默读情况下如何影响加工,也涉及到了隐喻性语言和非隐喻性语言对文章其余部分的阅读时间是否存在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不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阅读隐喻性语言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工作记忆在二语学习者隐喻性语言理解中的作用
工作记忆在二语学习者隐喻性语言理解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学术研讨会
作者: 易保树 倪传斌 安徽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本次实验通过项目内和项目间的混合设计检测相同词汇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三种句型:隐喻句、无隐喻句和语义矛盾句语义正确判断时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重点考察了工作记忆在二语学习者隐喻性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对于二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隐喻语言学研究(四)--认知与语言的相似、平行与互动的哲学本质
隐喻之语言学研究(四)--认知与语言的相似、平行与互动的哲学本质
收藏 引用
语言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修辞学学会2017年年会、中国蒙古语文学会2017年年会、全国第二届蒙古语修辞学研讨会
作者: 德力格尔 赤峰学院
认知与语言的发展是缓慢的,在以原共存关系的对半作为新共存关系确立源的”半套环”、”半重叠”的状态中多层级地、多支条地缓慢地往前发展。其中的”已有源”、甚至到总根源不被替代,而始终存在着、始终起着”根源”的作用。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哲学与隐喻——对哲学话语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 第12期 82-84页
作者: 牛宏宝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追问哲学与隐喻的关系,不仅是思考哲学文本中如何使用隐喻的问题,更在于思考哲学的表征问题。对哲学自身的表征问题的思考,意味着哲学对自身作为一种话语类型的自觉。这种自觉自哲学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出现。但对哲学表征问题的持续关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暗”之辩:隐喻与明喻的同一与差异研究综述
“明”“暗”之辩:隐喻与明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语言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修辞学学会2017年年会、中国蒙古语文学会2017年年会、全国第二届蒙古语修辞学研讨会
作者: 陈宏俊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大连116024
隐喻和明喻的差异和同一问题一直是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界关注的问题.以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传统修辞学家认为,隐喻即缩略的明喻,二者没有实质差异;然而,当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对“同一”提出了质疑,认为隐喻和明喻的差异不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英语语言环境中的隐喻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职业教育 2017年 第22期 92-92页
作者: 陈群 宿迁学院
隐喻语言学中来看是很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而放在人类的思维认知层面,隐喻是人类通过语言对事物感知的一种表达方式。人类的思维在运转的过程中,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对各个方面进行看待和表达,它是在人类语言学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外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隐喻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收藏 引用
知识文库 2017年 第23期 136-136页
作者: 曹敏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从上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等。他们发现,隐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并且存在于几乎所有的人类语言中。1980年,随着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