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5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1 篇 历史学
    • 60 篇 考古学
    • 13 篇 中国史
    • 5 篇 世界史
  • 16 篇 理学
    • 10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化学
    • 2 篇 地质学
    • 2 篇 生物学
  • 9 篇 艺术学
    • 9 篇 美术学
  • 8 篇 工学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主题

  • 4 篇 植硅体
  • 3 篇 壁画
  • 3 篇 制作工艺
  • 3 篇 新石器时代
  • 3 篇 人骨
  • 3 篇 文物保护
  • 3 篇 西头遗址
  • 2 篇 颜料分析
  • 2 篇 石人子沟遗址
  • 2 篇 淀粉粒
  • 2 篇 文物
  • 2 篇 中原地区
  • 2 篇 古病理学
  • 2 篇 新疆
  • 2 篇 植物遗存
  • 2 篇 生物考古学
  • 2 篇 泾河流域
  • 2 篇 商洛
  • 2 篇 红外光谱分析
  • 2 篇 陕西

机构

  • 51 篇 西北大学
  • 32 篇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
  • 29 篇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
  • 15 篇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
  • 8 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3 篇 敦煌研究院
  • 3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3 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
  • 2 篇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
  • 2 篇 陕西历史博物馆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1 篇 赣南师范大学
  • 1 篇 呼和浩特市文物保...
  • 1 篇 考古探测与文物保...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1 篇 斯坦福大学
  • 1 篇 科技部中国-中亚人...

作者

  • 7 篇 刘妍
  • 7 篇 孙满利
  • 6 篇 liu yan
  • 6 篇 李婷
  • 6 篇 chen liang
  • 6 篇 陈靓
  • 6 篇 杨富巍
  • 5 篇 王茜蔓
  • 5 篇 tian duo
  • 5 篇 张坤
  • 5 篇 li ting
  • 5 篇 杨璐
  • 5 篇 温睿
  • 5 篇 任萌
  • 5 篇 wen rui
  • 5 篇 豆海锋
  • 5 篇 田多
  • 4 篇 王建新
  • 4 篇 zhang kun
  • 4 篇 yang lu

语言

  • 6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重庆玉米洞遗址石器的技术模式及人类的适应行为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210-219页
作者: 贺存定 吕兰希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710127
石器技术模式的形成与演变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史前考古学界更倾向于用演化考古学的视角来解释文化或石器工业的区域变异,而忽视行为生态学视角在旧石器考古学,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石器工业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结合主客观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安杜城遗址炭化植物遗存揭示的关中多元农作物结构的发展过程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5年 第1期45卷 255-266页
作者: 夏欣雨 田多 强玉为 夏培朝 种建荣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710127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710109
关中地区是旱作农业的重要区域之,诸多研究为揭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前时期,缺乏历史时期的研究,还缺乏针对同遗址的多时代综合研究。位于关中中的杜城遗址集中发现了仰韶晚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安三民村墓地唐代宫人的颅面形态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230-241页
作者: 赵东月 费奕晴 苗轶飞 梁依倩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710054
西安市莲湖区三民村一带原属唐长安城西北近郊,为唐代宫人埋葬之地,称作“宫人斜”。唐长安城作为隋唐时期的国都,人口众多,其中宫人是后宫中人数最多的特殊女性群体。本文参照《人体测量手册》所列方法对西安三民村唐代宫人墓地出土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陕西大原村制陶遗址人骨的古病理学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4卷 55-65页
作者: 陈靓 宋雨柯 付仲杨 徐良高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710
本文针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丰京西周大原村制陶遗址出土的30例保存相对完整的人骨,运用裸眼与Dino-Lite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记录其古病理指征。结果表明,该遗址多数个体存在筛状眶,分伴有颅外多孔现象,暗示该人群营养状况不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智技术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55卷 23-35页
作者: 孙满利 邓凯 沈云霞 孙骞 毛维佳 赵凤燕 吴晨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网络和数据中心 陕西西安710127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127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中至关重要的环,经过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文物预防性保护仍然存在风险监测与识别不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高校文物保护本科专业发展历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以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 2025年 第1期125卷 77-85页
作者: 杨璐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为了解我国文物保护本科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文物保护专业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现阶段各高校文物保护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将课程体系分为科学型和美术型两种类别,每个类别下又包含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羟基磷灰石材料的风化脆弱骨质文物加固保护研究
收藏 引用
无机材料学报 2023年 第11期38卷 1345-1354页
作者: 刘妍 张宇帆 王茜蔓 李婷 马文婷 杨富巍 陈靓 赵东月 严小琴 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710127
考古发掘出土的风化骨质文物通常疏松多孔、力学强度低、质地脆弱,易出现翘曲、开裂、酥粉化等现象,亟需探索脆弱骨质文物加固保护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羟基磷灰石前驱材料氧化钙–磷酸氢钙的醇分散液渗入脆弱骨质内,再用蒸馏水渗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彩绘文物中蛋白类混合胶料的相互作用与稳定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年 第7期44卷 1946-1951页
作者: 李昱珩 杨璐 葛若晨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710127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皮胶、蛋类和奶类作为彩绘文物中常见的胶结材料,在我国古代存在混合使用的工艺。为探究这类混合胶料体系内各组分的相互作用与其在光热老化条件下的稳定性,深入了解彩绘文物的劣化机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以及热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被动式红外热像法研究古代建筑壁画裂隙病害动态成因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年 第7期44卷 1952-1959页
作者: 贺源 刘成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红外热像法是文物保护领域广泛应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之。在目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常利用主动式红外热像法对文物本体的病害状况和结构缺陷进行评估,而对被动式红外热像法的重视程度不足,且极少直接考察文物与赋存环境之间的动态作用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灰面-草拌泥地坪——西头遗址新石器时代复合建筑材料科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年 第8期43卷 2514-2522页
作者: 王茜蔓 李婷 严景臣 杨富巍 刘妍 先怡衡 张坤 唐丽雅 陈欣楠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710127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是处包含了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丰富遗存的人类文化遗迹。在该遗址的上西头村和南头村发掘点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窑洞式房址,且分房址的地坪为“白灰面-草拌泥”复合建筑材料,保存较为完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