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5 篇 农学
    • 24 篇 作物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主题

  • 6 篇 水稻
  • 5 篇 甘薯
  • 4 篇 普通野生稻
  • 3 篇 遗传多样性
  • 2 篇 育成品种
  • 2 篇 渗入系
  • 2 篇 转基因植株
  • 2 篇 除草剂
  • 2 篇 遗传趋势
  • 2 篇 农杆菌介导转化
  • 2 篇 batatas(l.)lam.)
  • 2 篇 杂种优势
  • 2 篇 胚性悬浮细胞
  • 2 篇 块根
  • 2 篇 issr
  • 2 篇 基因定位
  • 2 篇 aflp
  • 1 篇 稻米
  • 1 篇 铁含量
  • 1 篇 育种利用

机构

  • 25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3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
  • 3 篇 北京市作物遗传改...
  • 2 篇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
  • 2 篇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
  • 1 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
  • 1 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 1 篇 山西大同大学
  • 1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1 篇 农业部农作物基因...
  • 1 篇 东北大学

作者

  • 10 篇 付永彩
  • 10 篇 孙传清
  • 8 篇 刘庆昌
  • 8 篇 王象坤
  • 7 篇 翟红
  • 7 篇 sun chuan-qing
  • 6 篇 zhai hong
  • 6 篇 朱作峰
  • 6 篇 fu yong-cai
  • 5 篇 zhu zuo-feng
  • 5 篇 wang xiang-kun
  • 5 篇 王玉萍
  • 4 篇 李强
  • 4 篇 liu qingchang
  • 4 篇 王欣
  • 4 篇 马代夫
  • 4 篇 谭禄宾
  • 3 篇 wang yuping
  • 3 篇 li qiang
  • 3 篇 王彩芬

语言

  • 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水稻中一个新的MYC基因的克隆及其分析
收藏 引用
Acta Genetica Sinica 2005年 第4期32卷 393-398页
作者: 朱作峰 孙传清 付永彩 钱晓茵 杨金水 王象坤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200433
在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发现类似MYC序列的同源序列,并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了一个水稻OsMYC基因(GenBank登录号:AY398581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分析。OsMYC基因具有典型的DNA结合结构域: 碱性区域 /螺旋 环 螺旋(bHLH)基序,与其他MYC类似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西东乡野生稻苗期抗旱基因定位(英文)
收藏 引用
Acta Genetica Sinica 2006年 第6期33卷 551-558页
作者: 周少霞 田丰 朱作峰 付永彩 王象坤 孙传清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种,其遗传多样性远远大于栽培稻,蕴涵着栽培品种中难以找到的重要性状。以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以桂朝2号为遗传背景的野生稻基因渗入系(BC4F5、BC4F6)为材料,利用30%的PEG人工模拟干旱环境,对渗入系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优势小麦正反杂交种子与亲本自交种子发育前期基因表达差异
收藏 引用
作物 2005年 第1期31卷 119-123页
作者: 孟凡荣 倪中福 吴利民 谢晓东 王章奎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94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用优势不同的3个杂交合,以授粉后2、6和12 d的正反杂交种子与亲本自交种子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不同优势正反杂交种子与亲本自交种子之间发育前期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紫外线(UV-B)照射对水稻产量及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 2003年 第6期29卷 908-912页
作者: 张文会 孙传清 佐藤雅志 日出间纯 熊谷忠 王象坤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科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以抗紫外线UV B的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材料 ,1999年和 2 0 0 0年在大田条件下 ,探讨了不同生育时期的UV B处理对水稻产量、糙米的大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营养生长期 (移栽至幼穗分化 )、生殖生长期 (幼穗分化至抽穗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西东乡野生稻孕穗开花期耐冷基因定位
收藏 引用
通报 2003年 第17期48卷 1864-1867页
作者: 刘凤霞 孙传清 谭禄宾 李德军 付永彩 王象坤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利用桂朝2号和江西东乡野生稻构建的高代回交群体,对东乡野生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进行了分析.在第1,6和11染色体上定位了3个影响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其中2个QTL位点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提高回交群体孕穗开花期的耐冷性.在第5染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基因渗入系研究水稻杂种优势与基因差异表达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农业生物技术 2005年 第6期13卷 691-697页
作者: 张转 薛伟 王象坤 孙传清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根据以籼稻(***)品种IR24为遗传背景的粳稻(***)品种Asominori基因渗入系与IR24回交F1在多年、多点杂种优势的表现,筛选出1个强优势合和1个弱优势合,其杂种优势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实粒数。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强优势和弱优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在旱稻中的表达及铁含量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 2006年 第11期39卷 2362-2367页
作者: 董阔 徐杰 朱作峰 刘燕 王象坤 付永彩 孙传清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目的】尝试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旱稻铁含量。【方法】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的谷蛋白基因启动子GluB-1驱动下的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2个优良旱稻品种“旱稻297”和“旱稻277”。利用PCR、Southern杂交分析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穗颈维管束和穗性状的QTL分析
收藏 引用
Acta Genetica Sinica 2005年 第2期32卷 178-182页
作者: 荆彦辉 孙传清 谭禄宾 付永彩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合肥230031 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 沈阳110161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 ,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 ,在第 1、2、3、4、7和 1 0染色体上定位到 7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2、3、4和 8染色体上定位到5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甘薯植株的获得
收藏 引用
农业生物技术 2008年 第1期16卷 103-107页
作者: 臧宁 张美彦 翟红 李雪琴 王玉萍 刘庆昌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表达bar基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甘薯植株.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rn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携带有bar基因的双元载体pCAM-BIA3300,共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量元素浓度对3个籼稻品种愈伤织褐化和分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生物技术 2010年 第4期18卷 702-706页
作者: 周凤 于卉 葛占宇 周芝辉 邓燕燕 付永彩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国家农业野生植物鉴定评价中心(水稻)农业部农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选用生产上应用的3个优良籼稻(Oryza sativa ***)品种桂朝2号、特青和9311的成熟胚为材料,以CC为基本培养基,经过愈伤织诱导、两次继代、预分化、分化培养,研究培养基中不同微量元素浓度对3个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织褐化和分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