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58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7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42 篇 医学
    • 489 篇 临床医学
    • 36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2 篇 中西医结合
    • 1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医学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60 篇 工学
    • 4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1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理学
    • 8 篇 生物学
  • 6 篇 农学
    • 5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54 篇 冠心病
  • 49 篇 治疗
  • 34 篇 高血压
  • 25 篇 诊断
  • 24 篇 危险因素
  • 22 篇 心血管疾病
  • 21 篇 心律失常
  • 20 篇 心电图
  • 18 篇 心肌梗死
  • 17 篇 临床应用
  • 16 篇 心血管病
  • 16 篇 原发性高血压
  • 15 篇 心房颤动
  • 15 篇 流行病学
  • 14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13 篇 摘要
  • 13 篇 心肌梗塞
  • 12 篇 介入治疗
  • 11 篇 超声心动图
  • 11 篇 电生理

机构

  • 46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5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2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7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6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6 篇 北京医科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卫生部北京医院
  • 5 篇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
  • 3 篇 天津市胸科医院
  • 3 篇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
  • 3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3 篇 重庆市大坪高血压...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3 篇 中德分子医学研究...

作者

  • 78 篇 陈纪林
  • 66 篇 杨跃进
  • 64 篇 王方正
  • 63 篇 高润霖
  • 53 篇 陈新
  • 49 篇 张澍
  • 49 篇 惠汝太
  • 47 篇 陈在嘉
  • 35 篇 马坚
  • 34 篇 华伟
  • 31 篇 刘迎龙
  • 31 篇 乔树宾
  • 30 篇 秦学文
  • 29 篇 武阳丰
  • 28 篇 张奎俊
  • 27 篇 李一石
  • 26 篇 刘力生
  • 25 篇 姚民
  • 21 篇 楚建民
  • 21 篇 刘国仗

语言

  • 57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室"
570 条 记 录,以下是181-190 订阅
排序:
非接触式标测指导特发性左心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 第1期7卷 24-29页
作者: 姚焰 张奎俊 张澍 楚建民 王方正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北京100037
目的 虽然采用传统标测技术指导特发性左心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LVT)射频消融的效果较满意 ,但临床上仍存在一些疑难或复发例。为此 ,我们使用非接触式标测技术指导ILVT的射频消融。方法 共 1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 第1期7卷 8-21页
作者: 张澍 王方正 黄德嘉 曹克将 黄从新 陈新 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植入性器械工作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北京100037
一、心脏起搏技术发展简史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达到治疗目的.
来源: 评论
同种组织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外科的应用现状
收藏 引用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 第6期30卷 294-296页
作者: 崔彬 刘迎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先心病研究室,北京100037
同种组织瓣作为目前理想的生物移植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的外科治疗 ,取得了良好疗效 ,但远期随访发现其易钙化、毁损 ,再次移植率明显提高。
来源: 评论
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在心肺转流中抗纤溶和止血作用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年 第11期19卷 649-651页
作者: 杨静 邓硕曾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体外循环研究室 100037
目的 比较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在心肺转流(CPB)中抗纤溶作用及对术后止血量的影响。方法 41例首次择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成年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抑肽酶组(A组)20例和试验组(P组)21例。于诱导后、给试验药后5min、CPB 30 min、鱼精蛋白中和10 m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CC/AHA/NASPE关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2002年制定的临床应用适应证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 第1期7卷 22-23页
作者: 华伟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北京100037
近几年,心脏起搏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对以往的起搏及ICD治疗适应证有了新的认识.
来源: 评论
生理性起搏使人受益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 第1期7卷 5-6页
作者: 陈新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北京100037
20世纪60年代中叶至1978年,单纯心起搏器(VVI起搏器)是临床上唯一的植入型心脏起搏器,1978年双腔起搏器问世以后,才逐渐改变了这个局面.
来源: 评论
我国心血管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 第1期32卷 2-5页
作者: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100037
目的心血管病(CVD)已成为当今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专题旨在“八五”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监测我国丰要心血管病率、死亡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一些传统和非传统的危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东省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收藏 引用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 第6期29卷 1-2页
作者: 武阳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北京10003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发、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和致死.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对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的右心流出道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 第3期7卷 139-144页
作者: 姚焰 张奎俊 张澍 李小明 李卫菊 王方正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北京100037 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 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目的 右心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的解剖结构使得对该部位的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eardia,VT,速)标测定位的难度较大,远期成功率也较低,为此,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消融。方法 20例患者(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技术和随访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 第3期7卷 181-186页
作者: 王方正 张澍 华伟 曹克将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 北京100037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技术我国于1992年开始在临床使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为是开胸手术,创伤大,比较复杂,5年中仅约10例患者使用此技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