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9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7 篇 医学
    • 126 篇 临床医学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5 篇 理学
    • 4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16 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 11 篇 心房颤动
  • 10 篇 危险因素
  • 8 篇 综述
  • 6 篇 体外循环
  • 6 篇 深低温停循环
  • 6 篇 先天性心脏病
  • 6 篇 预后
  • 5 篇 中国
  • 5 篇 急性肾损伤
  • 5 篇 心脏外科
  • 5 篇 主动脉疾病
  • 5 篇 肥厚型心肌病
  • 5 篇 心肌梗死
  • 5 篇 主动脉夹层
  • 4 篇 二级预防
  • 4 篇 心脏外科手术
  • 4 篇 患者
  • 4 篇 并发症
  • 4 篇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机构

  • 3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3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4 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
  • 9 篇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
  • 8 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 8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
  • 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 篇 山西医科大学
  • 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3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3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3 篇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 篇 中南大学
  • 3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2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作者

  • 23 篇 王水云
  • 23 篇 蒙延海
  • 22 篇 常谦
  • 19 篇 舒畅
  • 18 篇 郑哲
  • 18 篇 胡盛寿
  • 17 篇 钱向阳
  • 17 篇 张燕搏
  • 16 篇 孙晓刚
  • 16 篇 罗明尧
  • 14 篇 shu chang
  • 14 篇 于存涛
  • 13 篇 张海涛
  • 11 篇 方坤
  • 11 篇 田川
  • 11 篇 张恒
  • 11 篇 李守军
  • 11 篇 luo mingyao
  • 10 篇 裴华伟
  • 10 篇 wang shuiyun

语言

  • 15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血管外科中心"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国人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抗凝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3年 第6期21卷 481-486页
作者: 魏启武 张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外科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对于瓣膜病变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而机械瓣较生物瓣相比具有耐用性强,再手术的风险小等优点。但是在置入术后需要长期抗凝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主要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但目前尚未形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3年 第2期21卷 103-109页
作者: 包伟浩 张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外科、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造成左心房的重塑及功能改变。目前,射频消融是临床公认的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或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持续性房颤首选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与消融相关的左心房功能减退。因此,积极对患者行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膜肺氧合临床应用现状及并发症防治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年 第6期18卷 551-558页
作者: 王春元(综述) 张岩(审校) 胡盛寿(审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外科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体生命支持技术,根据置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静脉-静脉体氧合和静脉-动脉体氧合两种工作模式.ECMO可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心肺同时衰竭的患者提供临时生命支持(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动脉调转术后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年结果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 第3期17卷 176-179,192页
作者: 芮璐 李守军 闫军 花中东 杨克明 马凯 刘晋萍 张本青 刘锐 蒋华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小儿外科中心
目的 总结分析本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新主动脉瓣返流的结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16年9月,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行大动脉调转术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599例。2011年起,对出现主动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十年(2001~2012年)的变化趋势——单中心报告
收藏 引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年 第7期22卷 638-641页
作者: 高华炜 李守军 闫军 沈向东 胡盛寿 王旭 晏馥霞 刘晋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外科 北京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麻醉科 北京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体外循环科 北京100037
目的考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术前因素以及住院死亡率10年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1~2012年连续473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6组(每2年1组),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选择
收藏 引用
中国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年 第6期31卷 656-663页
作者: 肖雨桐 舒畅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 长沙410008
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依然是主动脉外科的一大挑战。外科开放手术是目前的主流治疗方式。腔内手术治疗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新器械逐渐在临床上展开应用。杂交手术是结合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的一种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2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 第1期16卷 1601-1604页
作者: 李世杰 朱昌盛 王水云 惠汝太 王继征 宋雷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肌组织基因表达异常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微矩阵分析比较正常人与HCM心肌组织的m RNA表达谱,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验证表达差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流储备分数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 第11期14卷 1403-1405页
作者: 王春元 张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外科 北京100037
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证明能以更少的支架植入数量达到更好的临床预后[1]。目前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即冠脉解剖学狭窄程度作为主要手术依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接触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通畅率影响的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年 第8期23卷 827-831页
作者: 张岩 孙寒松 胡盛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外科 北京10003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有比较高的静脉桥闭塞率,严重影响CABG术后的近、远期临床治疗效果。静脉获取技术被认为是影响远期通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辅助装置治疗心力衰竭现状和未来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2年 第2期6卷 77-79页
作者: 胡盛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北京100037
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唯一呈增长趋势的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医疗负担,对医疗保健系统产生重大影响[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成年人群心衰患病率为1%~2%,而70岁以上人群中可达10%以上,全球范围内有近2200万心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