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43 篇 期刊文献
  • 47 篇 会议
  • 25 件 标准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0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88 篇 农学
    • 36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20 篇 林学
    • 18 篇 畜牧学
    • 16 篇 草学
    • 10 篇 园艺学
    • 6 篇 作物学
    • 6 篇 植物保护
  • 383 篇 理学
    • 310 篇 生态学
    • 31 篇 大气科学
    • 24 篇 地理学
    • 17 篇 地质学
    • 10 篇 生物学
  • 301 篇 工学
    • 98 篇 农业工程
    • 91 篇 林业工程
    • 61 篇 水利工程
    • 4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9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7 篇 城乡规划学
    • 15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0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6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6 篇 土木工程
  • 38 篇 管理学
    • 18 篇 公共管理
    • 10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3 篇 经济学
    • 15 篇 应用经济学
    • 9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医学
  • 3 篇 文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43 篇 土壤水分
  • 33 篇 库姆塔格沙漠
  • 33 篇 毛乌素沙地
  • 27 篇 物种多样性
  • 25 篇 荒漠化
  • 24 篇 生物量
  • 24 篇 环境因子
  • 22 篇 气候变化
  • 20 篇 樟子松
  • 20 篇 高寒沙区
  • 19 篇 乌兰布和沙漠
  • 19 篇 戈壁
  • 17 篇 植被恢复
  • 16 篇 高寒沙地
  • 15 篇 气象因子
  • 14 篇 荒漠生态系统
  • 14 篇 遥感
  • 13 篇 群落特征
  • 13 篇 液流
  • 13 篇 土壤含水量

机构

  • 750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77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9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72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65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 6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2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31 篇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27 篇 青海共和荒漠生态...
  • 23 篇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20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19 篇 甘肃农业大学
  • 1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6 篇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 15 篇 库姆塔格荒漠生态...
  • 15 篇 中国防治荒漠化研...
  • 1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 148 篇 卢琦
  • 122 篇 吴波
  • 91 篇 杨文斌
  • 62 篇 党宏忠
  • 61 篇 杨晓晖
  • 57 篇 辛智鸣
  • 55 篇 李永华
  • 55 篇 贾志清
  • 51 篇 朱雅娟
  • 47 篇 周金星
  • 46 篇 冯益明
  • 46 篇 姚斌
  • 42 篇 王学全
  • 38 篇 李卫
  • 36 篇 李清雪
  • 35 篇 崔明
  • 33 篇 朱媛君
  • 32 篇 时忠杰
  • 32 篇 董雪
  • 30 篇 冯伟

语言

  • 1,0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1016 条 记 录,以下是1001-1010 订阅
排序:
甘肃民勤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花棒蒸腾耗水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4年 第4期24卷 736-742页
作者: 张志强 王盛萍 贾宝全 赵明 E.Klaghofer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武威733000 The Austrian Federal Institute for Land and Water Management Research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 ,研究了 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 1.6 m、2 .6 m和 3.6 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 1年生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单株的蒸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04年 第5期40卷 45-49页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吴波 罗天祥 杨恒华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10087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防治荒漠化研发中心 北京10009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试验站 共和813005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濒危植物四合木结实特性与植株年龄和生境关系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03年 第6期39卷 26-32页
作者: 徐庆 郭泉水 刘世荣 姜春前 郝玉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化林业实验中心 磴口015200
研究了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 ,果实空间分布、果实数量、果实重量、结籽率、花果转移率随年龄和生境的变规律。结果表明 :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为 4a。果实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上部 >中部 >下部 ,上、中部显著高于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系统评价的回顾与展望——从北美生态区域评价到新千年全球生态系统评估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年 第1期13卷 92-97页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北京100091
生态系统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在生态区域评价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事件 ,阐述了生态系统评价在北美和全球的发展过程、生态系统评价的有关概念、内容及其对于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的风沙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对策
中国的风沙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对策
收藏 引用
2003年中国—欧盟荒漠化综合治理研讨会
作者: 卢琦 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91
本文对中国荒漠化的现状、趋势和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运用价值估算方法对最新公布的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推算,得出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几种主要荒漠化类型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农牧交错区土地退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年 第1期1卷 85-90页
作者: 张克斌 王锦林 侯瑞萍 李瑞 杨晓晖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宁夏盐池机械化林场 宁夏盐池7515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
荒漠化发展历史角度出发,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和固定样地观测,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链(Markov)模型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盐池荒漠化现状、动态变以及荒漠化治理措施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盐池县近半个世纪以来土地荒漠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的响应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年 第1期12卷 95-98页
作者: 卢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北京100091
荒漠化对气候的影响是通过干扰干旱地区的地 -空能量交换平衡机制而产生效力的。旱地对全球温室气体的贡献率估计在 5 %~ 10 % ,其中旱地退的贡献率小于 5 %。温室气体的积累将导致 2 1世纪全球升温 1~5℃。利用NOAA -AVHRR卫星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荒漠化灾害评估及其经济价值核算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年 第2期12卷 29-33页
作者: 卢琦 吴波 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91
本文对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和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 ,运用货币估值方法对最新公布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监测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 642亿元 /年 ,平均每天损失 1.76亿元 ;其中几种主要荒漠化类型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荒漠化基本特点及加快荒漠化地区发展的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年 第1期12卷 99-101页
作者: 吴波 卢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北京100091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扩展快 ,危害深。虽然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只是局部地区得到了治理 ,荒漠化整体上仍在扩展 ,这些严重制约了荒漠化地区乃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荒漠化防治与生态良好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01年 第6期14卷 33-40页
作者: 卢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100091
系统地回顾了全球及中国荒漠化现状、危害与发展趋势 ,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紧迫性及其战略意义 ,并从组织、法规、科技、财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对策 。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