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在全球感染超过2亿人,发病率不断上升,给资源贫乏的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效的HCV诊断对治疗选择和治疗监测有指导意义。HCV感染检测技术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主要用于HCV感...
详细信息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在全球感染超过2亿人,发病率不断上升,给资源贫乏的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效的HCV诊断对治疗选择和治疗监测有指导意义。HCV感染检测技术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主要用于HCV感染筛查,操作简便,但窗口期长,不能判断病毒活动期或是既往感染。核酸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是确定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传统的变温核酸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核酸扩增技术的局限性,可作为现场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工具,能够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乃至非洲和东南亚等HCV流行率高的低资源地区的需求。本文综述了HCV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为了建立牛轭湖病毒(Bayou virus,BAYV)、纽约病毒(New York virus,NYV)、厄尼诺洛峡谷病毒(El Moro Canyon virus,ELMCV)以及岛景病毒(Isla Vista virus,ISLAV)四种病毒快速筛查、诊断的核酸检测技术,本研究选用上述四种病毒的N蛋白基...
详细信息
为了建立牛轭湖病毒(Bayou virus,BAYV)、纽约病毒(New York virus,NYV)、厄尼诺洛峡谷病毒(El Moro Canyon virus,ELMCV)以及岛景病毒(Isla Vista virus,ISLAV)四种病毒快速筛查、诊断的核酸检测技术,本研究选用上述四种病毒的N蛋白基因作为靶标区域设计四组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四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四种病毒体外转录RNA进行灵敏度和重复性验证,并使用其他病毒细胞培养物及体外转录RNA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四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均可达到95%以上,四种病毒体外转录RNA灵敏度介于1~10拷贝/μL,与单重检测方法无明显差异,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在3%以内。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相关样本的诊断与筛查。
目的评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对临床病毒学的定量影响。方法分别收集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0-2018年如下记录:每年新增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发现...
详细信息
目的评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对临床病毒学的定量影响。方法分别收集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0-2018年如下记录:每年新增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发现文章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准种文章数量;每年新增病毒感染基因标志物文章数量。然后应用中断时间序列法分析上述记录的变化趋势。结果自2008年全球测序中心开始从Sanger法转向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来,各记录每年新增数量分别是使用之前的3.755倍,2.760倍,6.195倍以及3.885倍。各记录长期变化趋势如下: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1639.991条(P<0.001);病毒发现文章数量每年新增83.091篇(P<0.001);病毒准种文章数量每年新增2.509篇(P<0.001);病毒感染基因标志物基因感染签名文章每年新增30.836篇(P<0.001)。结论2008年全球测序中心开始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成本不断降低,使得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病毒学的应用中日益丰富,对临床病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