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0 篇 期刊文献
  • 8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9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0 篇 理学
    • 239 篇 大气科学
    • 33 篇 生态学
    • 20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14 篇 工学
    • 5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8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27 篇 农学
    • 2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公安学

主题

  • 26 篇 臭氧
  • 20 篇 pm2.5
  • 18 篇 细颗粒物
  • 17 篇 挥发性有机物
  • 17 篇 非均相反应
  • 13 篇 二次有机气溶胶
  • 13 篇 来源
  • 12 篇 源解析
  • 10 篇 颗粒物
  • 9 篇 大气污染
  • 9 篇 珠江三角洲
  • 9 篇 vocs
  • 9 篇 北京
  • 8 篇 来源解析
  • 8 篇 甲醛
  • 8 篇 新粒子生成
  • 7 篇 pm_(2.5)
  • 7 篇 化学组成
  • 6 篇 排放特征
  • 6 篇 多环芳烃

机构

  • 316 篇 北京大学
  • 40 篇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
  • 37 篇 清华大学
  • 15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
  • 11 篇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8 篇 暨南大学
  • 8 篇 中山大学
  • 7 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 7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6 篇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
  • 6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5 篇 同济大学
  • 5 篇 江苏省大气环境与...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昆明理工大学
  • 4 篇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作者

  • 74 篇 胡敏
  • 65 篇 曾立民
  • 47 篇 张远航
  • 41 篇 郭松
  • 39 篇 朱彤
  • 30 篇 吴志军
  • 30 篇 陆克定
  • 29 篇 zeng limin
  • 29 篇 王雪松
  • 29 篇 蔡旭晖
  • 29 篇 hu min
  • 25 篇 邵敏
  • 25 篇 陆思华
  • 22 篇 宋宇
  • 20 篇 尚静
  • 19 篇 guo song
  • 17 篇 黄晓锋
  • 17 篇 何凌燕
  • 17 篇 闫才青
  • 17 篇 康凌

语言

  • 396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397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大气棕色碳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4年 第11期35卷 4404-4414页
作者: 闫才青 郑玫 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有机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部分有机气溶胶被证实在紫外-近可见光波段能进行有效光吸收.吸光有机气溶胶(即棕色碳)已成为当前国际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吸光贡献对辐射强迫、区域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距离污染传输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5年 第1期35卷 30-41页
作者: 吕炜 李金凤 王雪松 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100871
采用CMAQ模型系统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区域2006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模拟,获得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和大气传输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方法分析长距离传输对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模型模拟结果揭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珠江三角洲大气细颗粒物的致癌风险及源解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09年 第11期29卷 1202-1208页
作者: 胡珊 张远航 魏永杰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于2004年4、7、10月和2005年1月对广州、深圳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7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以苯并[a]芘(BaP)为毒性参照物的致癌毒性当量浓度(BaPeq),通过线性剂量-反应模型计算了呼吸致癌风险水平,结合源排放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09年 第12期29卷 2471-2477页
作者: 刘兴隆 曾立民 陆思华 于雪娜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100871
一种新型的监测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括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系统被研制,即将超低温冷阱捕集-热解析装置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其分析方法是大气样品经除水、除O3后以***-1的流速通过温度为-150℃的超低温冷阱捕集5min,然后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亚运期间颗粒物污染特征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3年 第7期33卷 1815-1823页
作者: 胡伟 胡敏 唐倩 郭松 闫才青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为研究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颗粒物污染特征,2010年11月11日—30日分别在广州市区城市点及下风向鹤山区域点采集24h颗粒物样品,对其主要化学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广州和鹤山P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线大气汞分析仪渗透管标定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1年 第6期31卷 1192-1197页
作者: 陈枳君 曾立民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为了实现在线大气汞分析仪的自动标定,本文选用商用的汞渗透管,自主设计了渗透恒温装置(控温精度为0.1℃),搭建了大气汞分析仪的标定模块,利用该模块建立了3种标定方法.与本实验组研发的在线大气汞分析仪联用对3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二级热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类污染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8年 第6期38卷 2304-2311页
作者: 范茜茜 史咲頔 邱兴华 蒋幸 林岩 房艳华 汪君霞 朱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100871
化学组分是影响大气细颗粒物(即PM_(2.5))健康危害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对于颗粒物组分的暴露评价受到了传统分析方法的限制.为探索高效的颗粒物组分测定方法,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二级热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国大气扩散输送模态与区划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2年 第2期32卷 360-366页
作者: 霍庆 蔡旭晖 宋宇 谢绍东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基于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使用HYSPLIT模式对我国大陆区域进行了一整年的连续轨迹计算.轨迹以1°×1°的网格化经纬度分辨率进行计算.考虑气候、地理及经济因素,将全国计算区域分为10个大区,分别统计各大区出发的轨迹在全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HCFC-141b排放清单预测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47卷 875-881页
作者: 颜锽锽 张剑波 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基于IPCC《国家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2006)》建立中国HCFC-141b排放清单,分析计算中国HCFC-141b的排放构成和排放趋势。退役排放构成中国HCFC-141b排放的主要部分,占总排放量的48.7%;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淘汰(MPPS)情景和加速淘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配备低压进样系统的GC-FID法测大气中的CO和CH_4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0年 第9期30卷 1766-1771页
作者: 吴丽玲 曾立民 于雪娜 邵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将自主研发的低压进样系统与GC-FID法相结合,解决了低压样气难以抽取进样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对SUMMA采样罐内低压样气中CO、CH4的分析.罐内样气压强大于30kPa情况下,该进样装置能将待测低压气体提升至常压状态并完成进样过程.本系统采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