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理学
    • 7 篇 大气科学

主题

  • 2 篇 大气污染
  • 2 篇 来源解析
  • 2 篇 细颗粒物
  • 1 篇 臭氧污染
  • 1 篇 双环ro2途径
  • 1 篇 挥发性有机物
  • 1 篇 本地生成
  • 1 篇 o_(3)
  • 1 篇 气态前体物
  • 1 篇 酚途径
  • 1 篇 氢转移反应
  • 1 篇 大气细颗粒物
  • 1 篇 外场观测
  • 1 篇 大气气溶胶
  • 1 篇 气象条件
  • 1 篇 有机气溶胶
  • 1 篇 相关性分析
  • 1 篇 pm_(2.5)
  • 1 篇 芳香烃
  • 1 篇 有机硝酸酯

机构

  • 7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

作者

  • 5 篇 郭松
  • 4 篇 胡敏
  • 4 篇 徐楠
  • 3 篇 guo song
  • 2 篇 taomou zong
  • 2 篇 王帅
  • 2 篇 赵罡
  • 2 篇 min hu
  • 2 篇 dongjie shang
  • 2 篇 nan xu
  • 2 篇 唐桂刚
  • 2 篇 宋梦迪
  • 2 篇 汤丽姿
  • 2 篇 尚冬杰
  • 2 篇 张子睿
  • 2 篇 shuai wang
  • 2 篇 guigang tang
  • 2 篇 lizi tang
  • 2 篇 刀谞
  • 2 篇 李歆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典型芳香烃大气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 2021年 第10期79卷 1214-1231页
作者: 宋梦迪 刘莹 李歆 陆思华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芳香烃作为城市大气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其对大气二次污染、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芳香烃氧化机理研究成为当前大气环境化学领域最具挑战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综述了芳香烃氧化机理的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冬季PM_(2.5)中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特征和来源解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1年 第5期42卷 2101-2109页
作者: 徐楠 王甜甜 李晓 唐荣志 郭松 胡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为探讨北京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有机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和来源变化,对2016年11月10日~12月10日采集的北京大气PM_(2.5)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定量了129种颗粒有机物(POM),约占有机物总量的(9.3±1.2)%.其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城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相关性的时空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2年 第18期67卷 2008-2017页
作者: 裘彦挺 吴志军 尚冬杰 张子睿 徐楠 宗韬谋 赵罡 汤丽姿 郭松 王帅 刀谞 王晓斐 唐桂刚 胡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北京100012
近些年,我国大气PM_(2.5)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O_(3)污染加剧.为了厘清PM_(2.5)和O_(3)浓度相关性的时空差异,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城市大气PM_(2.5)浓度与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 O_(3))和大气总氧化剂(O_(x)=O_(3)+NO_(2))浓度之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3~2020年北京大气PM_(2.5)和O_(3)污染演变态势与典型过程特征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2年 第18期67卷 1995-2007页
作者: 张子睿 胡敏 尚冬杰 肖瑶 胡淑雅 裘彦挺 徐楠 宗韬谋 赵罡 汤丽姿 郭松 王帅 刀谞 王晓斐 唐桂刚 吴志军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北京100012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是我国当前最受关注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以2013~2020年北京大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气象数据为基础,揭示PM_(2.5)与O_(3)污染的逐年变化特征及典型污染过程的“发生-发展-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德州、北京污染过程PM2.5中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 第1期34卷 54-62页
作者: 李晓 范瀚允 吴兴贺 徐楠 郭松 胡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为探讨华北地区秋冬季重污染过程PM2.5(细颗粒物)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分别采集2018年11月17日—2019年1月19日德州市和北京市PM2.5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量两个站点6次重污染过程中26种PAHs浓度水平,分析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颗粒态有机硝酸酯的转化机制、测量技术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1年 第7期41卷 3017-3028页
作者: 李伟 黄山 袁斌 郭松 邵敏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 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东广州511443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是连接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及臭氧的关键物质,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对颗粒态有机硝酸酯来源、形成机制、测量分析方法、浓度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描述了现有大气化学框架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都市臭氧重污染成因与来源解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2年 第3期42卷 1057-1065页
作者: 宋梦迪 冯淼 李歆 谭钦文 宋丹林 刘合凡 董华斌 曾立民 陆克定 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72
采用来源解析的方法对2020年成都市发生的一次较为严重的臭氧污染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呈现从清洁-污染-清洁的变化趋势,污染持续时间长达9d,最大臭氧小时浓度达到258.8μg/m^(3).气象因素在成都臭氧污染中的影响不可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