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1 篇 期刊文献
  • 26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40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8 篇 教育学
    • 293 篇 教育学
    • 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72 篇 工学
    • 5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5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机械工程
    • 4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5 篇 管理学
    • 3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8 篇 文学
    • 18 篇 新闻传播学
  • 8 篇 经济学
    • 6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公安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3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地理学

主题

  • 13 篇 教育信息化
  • 12 篇 教育技术
  • 10 篇 人工智能
  • 10 篇 教师专业发展
  • 8 篇 策略
  • 8 篇 远程学习者
  • 7 篇 课堂教学
  • 6 篇 教学设计
  • 6 篇 模式
  • 6 篇 信息技术
  • 6 篇 多媒体教学
  • 6 篇 网络课程
  • 6 篇 远程教育
  • 5 篇 知识建构
  • 5 篇 高等教育
  • 5 篇 高校
  • 5 篇 数据挖掘
  • 5 篇 设计
  • 4 篇 泛在学习
  • 4 篇 知识传播

机构

  • 40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7 篇 广州大学
  • 9 篇 广东省智慧学习工...
  • 8 篇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
  • 7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6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5 篇 广东医学院
  • 5 篇 广东工业大学
  • 5 篇 中山大学
  • 4 篇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
  • 4 篇 暨南大学
  • 4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河南大学
  • 4 篇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 4 篇 广东金融学院
  • 3 篇 中山市教师发展中...
  • 3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3 篇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

作者

  • 33 篇 詹泽慧
  • 30 篇 叶惠文
  • 20 篇 杜炫杰
  • 18 篇 胡小勇
  • 18 篇 杨琳
  • 17 篇 焦建利
  • 16 篇 吴鹏泽
  • 14 篇 詹向阳
  • 13 篇 张学波
  • 12 篇 胡钦太
  • 12 篇 邹应贵
  • 11 篇 林晓凡
  • 11 篇 杨玉芹
  • 11 篇 张效严
  • 10 篇 梅虎
  • 9 篇 李桂英
  • 8 篇 赵建华
  • 8 篇 熊频
  • 8 篇 郭锂
  • 7 篇 郑凯

语言

  • 40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4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高考跨学科命题透视:特点、问题与改进建议——基于对2016-2023年210份全国卷的分析
收藏 引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4年 第3期36卷 74-86页
作者: 詹泽慧 钟煊妍 邹萱萱 陈利 高瑞翔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1
高考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权威性高利害考试,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挥棒和风向标。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明确强调问题导向、学科融合的基本取向,对跨学科命题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把握高考跨学科命题的总体概况,有必要基于高考全国试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助内卷抑或提新质?
收藏 引用
开放教育研究 2025年 第2期31卷 45-54页
作者: 胡小勇 刘雪旎 陈丽诗 刘颜帆 刘晓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模态大模型赋能教师数字画像构建与应用
收藏 引用
开放教育研究 2025年 第1期31卷 100-109页
作者: 谢雅淇 张雅慧 许课雪 胡小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广州510631
教师数字画像是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研究立足多模态大模型赋能数字画像应用的创新机遇,针对教师数字画像技术存在的数据采集结构性错配、模型通用性与深度性失衡、画像模型训练升级滞后和伴随式应用服务缺失等问题,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教育强国建设中数字化何以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收藏 引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5年 第1期37卷 14-23页
作者: 柯清超 黄灿 米桥伟 李伏清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澳门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澳门519000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教育发展既体现出规模宏大、发展迅猛、制度优越的相对优势,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亟需在全面教育公平、高水平育人质量、卓越创新能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本源性学习与教学理论的研究与体系构建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作者: 莫雷 陈友芳 张卫 李盛兵 张学波 马早明 王瑞明 华南师范大学本源性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观点,根据人类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本质,系统构建了本源性学习与教学理论体系,包括“本源性学习理论”与“本源性教学理论”两大相互贯通的模块。本源性学习理论提出了联结性学习与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乡村教育服务数字化转型的G-4C协同模式及应用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 2024年 第9期45卷 29-36页
作者: 穆肃 周德青 胡小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广州510631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乡村教育服务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乡村教育振兴和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命题。然而,多元服务供给主体间协同困难、服务供需总量与结构失衡、服务供给方式待优化、服务监督与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阻碍了乡村教育服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网络学习资源进化:研究进展、难题透视与趋势分析
收藏 引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4年 第1期36卷 101-112页
作者: 杨现民 杨宇鹏 米桥伟 周丽华 李新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5
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资源动态更新、持续进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网络学习资源进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在推动高质量资源建设与科学高效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网络学习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珠三角等地的调查与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 2025年 第2期 84-91页
作者: 林书兵 姜雨晴 张学波 崔裕静 刘欢桐 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中山52840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不断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正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数字素养状况具体受哪些因素影响、当前水平如何以及与其课堂教学绩效有何关系,针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回应,将有助于指导各地精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技论文视频摘要的实践与挑战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 第12期35卷 1767-1774页
作者: 谭春林 王维朗 徐志武 王建平 华南师范大学期刊管理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重庆大学期刊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目的】为了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技论文的视频摘要创作与传播,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在期刊出版与传播应用中的优势与所面临的挑战。【方法】提出一种利用多种AIGC大模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救援与革新:皖籍出版人汪孟邹与乡邦建设
收藏 引用
出版与印刷 2023年 第1期 100-107页
作者: 林英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
文章以皖籍著名出版人汪孟邹为个案,从微观的角度切入,探讨旅外徽州人如何与故土桑梓保持紧密的联系,如何为促进乡邦福利和革新桑梓的社会文化面貌而努力。汪孟邹对家乡的救援与革新包括:尽力提供职业、经济上的帮助,以纾乡民之困顿;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