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93 篇 期刊文献
  • 10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49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47 篇 理学
    • 642 篇 数学
    • 105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96 篇 大气科学
    • 93 篇 地球物理学
    • 50 篇 系统科学
    • 48 篇 物理学
    • 14 篇 化学
    • 9 篇 天文学
  • 386 篇 工学
    • 99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4 篇 机械工程
    • 57 篇 软件工程
    • 5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4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4 篇 光学工程
    • 2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9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89 篇 经济学
    • 174 篇 应用经济学
    • 21 篇 理论经济学
  • 152 篇 管理学
    • 10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0 篇 工商管理
    • 20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7 篇 公共管理
  • 147 篇 教育学
    • 143 篇 教育学
  • 23 篇 法学
    • 1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 篇 农学
  • 16 篇 医学
    • 10 篇 临床医学
  • 10 篇 艺术学
    • 10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 篇 军事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40 篇 周期解
  • 33 篇 高等数学
  • 24 篇 图像分割
  • 24 篇 预测
  • 21 篇 非线性
  • 14 篇 鞍点定理
  • 14 篇 图像去噪
  • 13 篇 聚类分析
  • 13 篇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 12 篇 教学方法
  • 11 篇 稳定性
  • 11 篇 综合评价
  • 11 篇 时滞
  • 10 篇 环扩张
  • 10 篇 近似解
  • 10 篇 em算法
  • 10 篇 教学
  • 10 篇 小波变换
  • 10 篇 控制图
  • 10 篇 正解

机构

  • 1,436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56 篇 南京晓庄学院
  • 53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38 篇 南京理工大学
  • 30 篇 东南大学
  • 19 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7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7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6 篇 南京邮电大学
  • 15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3 篇 湖州师范学院
  • 12 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11 篇 南京工业大学
  • 10 篇 河海大学
  • 10 篇 安庆师范学院
  • 9 篇 南京大学
  • 9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
  • 8 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8 篇 蚌埠学院
  • 7 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作者

  • 85 篇 门可佩
  • 61 篇 王尧
  • 57 篇 石兰芳
  • 56 篇 任艳丽
  • 54 篇 张建伟
  • 46 篇 陈允杰
  • 41 篇 莫嘉琪
  • 39 篇 李传起
  • 39 篇 蒋勇
  • 37 篇 熊萍萍
  • 28 篇 张斌
  • 26 篇 李刚
  • 26 篇 鲁世平
  • 26 篇 肖建中
  • 26 篇 王智勇
  • 25 篇 来鹏
  • 24 篇 杨建伟
  • 24 篇 王桂芝
  • 23 篇 陈丽娟
  • 21 篇 程国胜

语言

  • 1,494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
1497 条 记 录,以下是901-910 订阅
排序:
利用地面大气电场和雷达资料进行雷电临近预报方法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 2012年 第14期30卷 42-48页
作者: 王振会 徐栋璞 曾庆锋 王皓 周生辉 葛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理学院.南京210044
根据雷暴云电场特征,结合雷达等观测资料,本文提出一个利用电场幅值阈值和差分阈值方法,为进行电场测站的首次地闪的雷电临近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判断电场是否达到设定的幅值阈值或者差分阈值。如果电场达设定阈值,认为此时测站周围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灰色Verhulst模型背景值优化的建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管理科学 2012年 第6期20卷 154-159页
作者: 熊萍萍 党耀国 姚天祥 崔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本文对传统灰色Verhulst模型背景值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对模型的背景值进行优化,以期提高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时间响应式的Logistic函数形式,文章利用Logistic函数拟合模型中的一阶累加生成序列,经过一系列的数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改进的核磁共振图像分割与偏移场恢复耦合模型
收藏 引用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2年 第9期17卷 1175-1180页
作者: 王顺凤 冀晓娜 张建伟 陈允杰 方林 詹天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南京210044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210094
生物医学图像分析可以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然而,图像中常含有噪声以及灰度不均匀现象,使得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构造一种基于图像区域信息的偏移场恢复耦合模型,使得模型可以在分割的同时恢复出图像偏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关Gorenstein投射猜想的一个注记Ⅱ(英文)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2012年 第2期29卷 155-162页
作者: 张孝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南京210044
证明了Gorenstein投射猜想是左右对称的。举例说明了猜想中的上同调的消去条件一般是不可减弱的.更进一步证明了如果一个代数是CM-有限代数,则Gorenstein投射猜想是成立的.
来源: 评论
中国大陆8级大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5期4卷 466-475页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南京210044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1303—2011年的700多年间,中国大陆共发生M≥8大震23次,呈现出显著的自组织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252~258a,108~112a,94~98a,44~47a,24~25a,16~19a和11~14a.以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为指导,将有序性分析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M≥7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4期4卷 307-315页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南京210044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是中国西部主要地震区,自1700年以来,该区M≥7强震具有显著的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106~107a、77~78a、53~54a、26~27a、10~11a与3~4a等.以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为指导,将有序性分析与复杂网络技术相结合,努力探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疆地区M≥7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3期4卷 270-278页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南京210044
自1800年以来,新疆及其邻区M≥7强震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30a×k(k=1,2,3)、11~12a、41~43a与18~19a等.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和复杂网络技术,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强震预测方法,构建新疆地区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类大气等离子体反应扩散模型的解法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2年 第5期61卷 15-20页
作者: 石兰芳 欧阳成 陈丽华 莫嘉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南京210044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湖州313000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福清350300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 芜湖241003
研究了一类大气等离子体反应扩散模型.利用奇摄动方法得到了问题的渐近解,并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证明了解的一致有效性.
来源: 评论
Taylor展开公式在两类典型积分方程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 第19期 110-111页
作者: 袁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正一、引言Taylor展开公式是数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复变函数中的基本公式之一.在理论上,Taylor公式可用来定义函数,研究函数的解析性;在实用上,可以用于近似计算、误差分析、函数极限求解和微分方程求解等.但是Taylor公式的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 第29期 36-36,38页
作者: 朱连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自己从事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分别从课程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教学体会和意见。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