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99 篇 期刊文献
  • 16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6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15 篇 理学
    • 1,602 篇 大气科学
    • 63 篇 生态学
    • 45 篇 海洋科学
    • 17 篇 系统科学
    • 6 篇 数学
    • 5 篇 地理学
  • 310 篇 农学
    • 121 篇 作物学
    • 11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9 篇 植物保护
    • 53 篇 园艺学
    • 13 篇 林学
  • 238 篇 工学
    • 7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2 篇 水利工程
    • 29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8 篇 农业工程
    • 27 篇 软件工程
    • 26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9 篇 电气工程
    • 13 篇 机械工程
    • 12 篇 土木工程
    • 9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建筑学
  • 25 篇 管理学
    • 1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公共管理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6 篇 经济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军事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122 篇 青藏高原
  • 81 篇 数值模拟
  • 52 篇 降水
  • 49 篇 年代际变化
  • 43 篇 气候变化
  • 42 篇 水稻
  • 39 篇 wrf模式
  • 37 篇 年际变化
  • 34 篇 pm2.5
  • 33 篇 资料同化
  • 32 篇 暴雨
  • 31 篇 土壤湿度
  • 30 篇 气溶胶
  • 30 篇 大气环流
  • 29 篇 时空分布
  • 28 篇 夏季降水
  • 25 篇 热带气旋
  • 25 篇 夜间增温
  • 25 篇 南亚高压
  • 24 篇 冬小麦

机构

  • 2,08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18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71 篇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
  • 67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6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5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3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6 篇 南京大学
  • 26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5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5 篇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 23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2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1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83 篇 行鸿彦
  • 77 篇 杨再强
  • 75 篇 闵锦忠
  • 59 篇 范广洲
  • 54 篇 陈海山
  • 52 篇 智协飞
  • 51 篇 管兆勇
  • 48 篇 江志红
  • 44 篇 朱彬
  • 44 篇 徐海明
  • 43 篇 李栋梁
  • 42 篇 周顺武
  • 39 篇 张方敏
  • 38 篇 娄运生
  • 38 篇 景元书
  • 38 篇 赵天良
  • 35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5 篇 陈耀登

语言

  • 2,16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167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双低空急流对“21·7”河南极端暴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3年 第5期47卷 1611-1625页
作者: 马长健 李艳 徐邦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LME)/气象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ILCEC)/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CIC-FEMD)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利用全国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9~22日河南极端暴雨过程中双低空急流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中,天气尺度低空急流(SLLJ)随低涡的发展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风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IP6模式对亚洲陆地生态系统的模拟评估与预估
收藏 引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年 第1期19卷 49-62页
作者: 孙晓玲 谢文欣 周波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模式模拟以及观测数据,评估了9个CMIP6模式对亚洲地区叶面积指数(LAI)、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模拟性能。模拟评估结果表明,9个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亚洲地区陆地生态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江源地区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3年 第6期47卷 1863-1875页
作者: 王腾 孙博 王会军 多典洛珠 卓永 西藏昌都市气象局 昌都854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 拉萨850001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欧亚环流的低频振荡对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多尺度诊断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4年 第1期46卷 54-66页
作者: 杨丹 王黎娟 鲍瑞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气象局海峡灾害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欧亚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定量诊断不同尺度环流异常对降水的贡献,对于提高旱涝灾害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CN05.1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环流指数(CI),将夏季欧亚环流划分为两脊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对流尺度集合样本的高原边坡对流系统和台风系统多元变量背景场误差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5年 第3期44卷 657-671页
作者: 张万里 王元兵 李柔 陈耀登 孟德明 钱新尧 金喜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广东省罗定市气象局 广东罗定527200
高原边坡地区及台风系统观测资料的有效同化对我国天气预报有重要影响,而背景误差是影响资料同化效果的关键因子。为了更好地理解高原边坡对流系统和台风系统的常规控制变量以及各水凝物控制变量背景场误差特征,从而发展适用于高原边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亚大槽和西伯利亚高压的季节内变率对冬季东亚气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2期47卷 184-200页
作者: 李天明 丁柳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大气科学系 夏威夷檀香山96822
基于气候态定义了西伯利亚高压指数(SH index)、东亚大槽指数(ET index)和高低压系统间的东亚经向风指数(V index),使用回归分析探究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在季节内尺度上对东亚地区冬季温度的影响机理,构建线性模型对冬季华南地区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典型农业流域不同类型池塘水体CO_(2)排放特征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24年 第1期36卷 88-98页
作者: 陈嘉宁 肖启涛 刘臻婧 肖薇 谢晖 罗菊花 邱银国 胡正华 段洪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湖南省气候中心 长沙410118
内陆水体是大气CO_(2)收支估算的重要组成分。农业流域分布着大量池塘景观水体,且具备蓄洪抗旱、消纳污染、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但是,农业流域不同功能的小型池塘CO_(2)排放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极具农业流域代表性的烔炀河流域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产生机理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4年 第4期48卷 1657-1673页
作者: 尹秋超 王璐 葛子安 高庆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 青岛266237
本文基于1961~2017年中国逐日最高温度资料(CN05.1),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揭示了中国夏季极端高温日数(EHTD)年际变化的主导模态,探究了导致各模态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和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第一模态表现为横贯中国的纬向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40年大气10~20 d准双周振荡对华西秋季涝旱年降水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热带气象学报 2024年 第5期40卷 845-858页
作者: 温雨 李丽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1980—2021年格点化数据集(CN05.1)的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华西秋季典型涝旱年低频降水特征及其与不同纬带大气低频环流的关系,并给出前期预报信号。(1)华西秋季降水在涝旱年存在显著10~20 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触发2023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沙源累积和天气扰动机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3年 第3期46卷 321-331页
作者: 尹志聪 霍芊伊 麻晓晴 张艺佳 马小会 王会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北京市气象台 北京100089
2023年3—4月,我国共出现10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月19—24日和4月9—13日的沙尘过程分别达到强沙尘暴和沙尘暴等级,给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后冬至前春的欧亚大气环流异常呈纬向带状分布,导致沙源地的地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