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3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6 篇 理学
    • 38 篇 海洋科学
    • 26 篇 生态学
    • 11 篇 生物学
    • 8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地质学
    • 3 篇 化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47 篇 工学
    • 2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水利工程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5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软件工程
  • 19 篇 农学
    • 1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水产
    • 2 篇 畜牧学
  • 5 篇 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主题

  • 11 篇 海洋生物学
  • 10 篇 浮游植物
  • 7 篇 遥感
  • 6 篇 环境因子
  • 5 篇 台湾海峡
  • 5 篇 边缘海
  • 5 篇 南海
  • 5 篇 群落结构
  • 5 篇 九龙江
  • 4 篇 气候变化
  • 4 篇 流域
  • 4 篇 九龙江口
  • 4 篇 富营养化
  • 3 篇 厦门湾
  • 3 篇 卫星遥感
  • 3 篇 微型浮游动物
  • 3 篇 迁移学习
  • 3 篇 生物量
  • 3 篇 群落呼吸
  • 3 篇 光合色素

机构

  • 108 篇 厦门大学
  • 41 篇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
  • 6 篇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
  • 6 篇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
  • 4 篇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
  • 4 篇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
  • 4 篇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
  • 4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 篇 南京大学
  • 3 篇 福建海洋研究所
  • 3 篇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
  • 3 篇 集美大学
  • 3 篇 厦门医学院
  • 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 篇 泉州师范学院
  • 2 篇 华侨大学
  • 2 篇 浙江大学
  • 2 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作者

  • 30 篇 黄邦钦
  • 23 篇 陈能汪
  • 16 篇 张彩云
  • 14 篇 李炎
  • 9 篇 柳欣
  • 8 篇 肖武鹏
  • 8 篇 林锐
  • 7 篇 陈纪新
  • 7 篇 吴水平
  • 5 篇 余镒琦
  • 5 篇 钟耀照
  • 5 篇 余其彪
  • 5 篇 鲁婷
  • 5 篇 洪华生
  • 5 篇 黄金良
  • 5 篇 郭东晖
  • 4 篇 陈一宁
  • 4 篇 李少斌
  • 4 篇 彭本荣
  • 4 篇 罗联忠

语言

  • 1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厦门湾红树林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厦门湾红树林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收藏 引用
第二十届中国遥感大会
作者: 张彩云 林锐 洪华生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361102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厦门湾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阔,是红树林生长的宜居之地。但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该地区红树林曾受到大面积的破坏,而后虽然在多个区域开展人工种植,但至今仍未能恢复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此外,种植的人工红树林受种种因素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海及周边海域融合海表温度产品的验证与互较
收藏 引用
遥感学报 2015年 第2期19卷 328-338页
作者: 胡晓悦 张彩云 商少凌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36100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2008年—2009年Argo、Argos现场观测海表面温度SST,对OSTIA、MISST、MWSST以及NGSST4种融合SST产品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验证结果表明,4种融合SST产品在外海的均方根误差RMS介于0.3—1.0℃,bias介于-0.1—0.6℃;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线粒体COI和16S片段序列的北部湾北部水螅水母DNA条形码分析
收藏 引用
生物多样性 2015年 第1期23卷 50-60页
作者: 张珰妮 郑连明 何劲儒 张文静 林元烧 李阳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福建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 福建厦门361102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102
水螅水母类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螅水母类形态结构简单,但其物种的准确鉴定一直是分类工作中的难点。DNA条形码极大地促进了水螅水母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流库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及气态氮的释放过程和通量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4年 第9期35卷 3325-3335页
作者: 陈朱虹 陈能汪 吴殷琪 莫琼利 周兴鹏 鲁婷 田蕴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361102
以九龙江北溪西陂电站库区为例,于2013年不同季节开展原状泥柱静态培养、气态氮水柱剖面观测和通量模拟实验,结合水和沉积物理化参数和微生物参数,研究河流库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及气态氮的释放过程和通量.结果表明,库区沉积物NH+4和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卫星遥感南海海表面日增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热带海洋学报 2014年 第2期33卷 17-27页
作者: 林锐 张彩云 李炎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利用搭载在Aqua和Terra卫星上的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传感器测量反演的昼夜海表温度(SST),计算海表面日增温(sea s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随机游动模型的铁山港水交换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第6期53卷 840-847页
作者: 王丽娜 潘伟然 骆智斌 张国荣 陶小琴 郑艺妃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361102
采用三维浅海水动力模型和粒子随机游动模型,模拟了铁山港潮汐、潮流场,分析了湾内水体平均驻留时间的时空特征和物质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山港海水交换主要受潮汐控制,上层海水与湾外水交换率大,平均驻留时间为9.84d,下层海水为2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海北部及台湾海峡夏季自养与异养区域的分布
收藏 引用
热带海洋学报 2014年 第4期33卷 61-68页
作者: 王娜 林伟 陈炳章 黄邦钦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361102
采用黑白瓶方法,在2012年夏季测定了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16个站位群落总的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和群落呼吸(community respiration, CR),总的初级生产力 GPP 水柱积分平均值为106.6±7.51mmol O2 m-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九龙江径流Flashiness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收藏 引用
水文 2014年 第3期34卷 37-42页
作者: 黄金良 张祯宇 邵建敏 黄祖亚 罗寿泰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福建福州350000
通过分析河流Flashiness指数的时空变异,进而评估水电开发、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时空变异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地处东南沿海的中尺度流域——九龙江流域,基于1967~2007年近40年的水文资料,利用Flashiness指数、基流指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模拟--厦门西海域案例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学 2014年 第3期34卷 766-773页
作者: 林琛琛 饶欢欢 刘岩 李京梅 江毓武 彭本荣 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厦门361005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北京100860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266100
填海造地在解决海岸带地区发展空间短缺问题的同时,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如何控制大规模填海造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构建了估算海湾最大可允许填海造地面积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填海造地的各种收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底栖微藻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收藏 引用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4年 第3期33卷 318-325页
作者: 穆文华 谢聿原 黄邦钦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102
采用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13年5月在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对不同底质类型(泥质、泥砂质和砂质)底栖微藻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底栖微藻的光合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呈泥质(0.33)〉泥砂质(0.28)〉砂质(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