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400 篇 期刊文献
  • 213 篇 会议
  • 2 件 标准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5,6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339 篇 管理学
    • 1,872 篇 工商管理
    • 1,31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02 篇 公共管理
    • 180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99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204 篇 经济学
    • 1,869 篇 应用经济学
    • 445 篇 理论经济学
  • 609 篇 工学
    • 14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2 篇 软件工程
    • 60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9 篇 城乡规划学
    • 47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45 篇 机械工程
    • 32 篇 农业工程
    • 30 篇 水利工程
    • 29 篇 建筑学
    • 28 篇 土木工程
  • 423 篇 理学
    • 301 篇 数学
    • 59 篇 系统科学
    • 28 篇 生态学
  • 339 篇 教育学
    • 321 篇 教育学
  • 153 篇 法学
    • 4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9 篇 政治学
    • 37 篇 社会学
    • 25 篇 法学
  • 76 篇 文学
    • 63 篇 新闻传播学
  • 72 篇 农学
    • 38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4 篇 医学
    • 2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7 篇 军事学
  • 19 篇 哲学
  • 10 篇 历史学
  • 6 篇 艺术学

主题

  • 153 篇 中国
  • 139 篇 技术创新
  • 117 篇 企业
  • 113 篇 影响因素
  • 74 篇 对策
  • 71 篇 评价
  • 67 篇 自主创新
  • 66 篇 知识管理
  • 64 篇 演化博弈
  • 62 篇 区域创新系统
  • 60 篇 指标体系
  • 60 篇 产业结构
  • 59 篇 黑龙江省
  • 54 篇 中小企业
  • 51 篇 核心竞争力
  • 49 篇 制造业
  • 46 篇 层次分析法
  • 46 篇 可持续发展
  • 45 篇 高校
  • 45 篇 装备制造业

机构

  • 4,897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360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98 篇 哈尔滨理工大学
  • 175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146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136 篇 哈尔滨商业大学
  • 101 篇 黑龙江工程学院
  • 73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71 篇 黑龙江大学
  • 69 篇 清华大学
  • 43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37 篇 黑龙江科技学院
  • 35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34 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26 篇 哈尔滨学院
  • 25 篇 江苏科技大学
  • 24 篇 黑龙江科技大学
  • 24 篇 东北大学
  • 23 篇 燕山大学
  • 22 篇 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269 篇 陈伟
  • 252 篇 徐建中
  • 251 篇 刘希宋
  • 230 篇 李柏洲
  • 180 篇 范德成
  • 177 篇 苏屹
  • 131 篇 孟凡生
  • 113 篇 毕克新
  • 104 篇 赵金楼
  • 99 篇 傅毓维
  • 95 篇 孙冰
  • 88 篇 梁静国
  • 80 篇 马永红
  • 74 篇 喻登科
  • 71 篇 张铁男
  • 70 篇 曹霞
  • 70 篇 李晓娣
  • 67 篇 陈恒
  • 65 篇 张玉喜
  • 64 篇 杨栩

语言

  • 5,6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和管理学院"
5616 条 记 录,以下是221-230 订阅
排序:
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
收藏 引用
科技和产业 2024年 第12期24卷 82-91页
作者: 刘家鑫 董天媛 简萧婕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01
制造业作为一个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2006—2021年的统计资料,在以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群体性事件中的社会学习网络研究:以邻避事件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软科学 2022年 第3期 133-140页
作者: 康伟 曹太鑫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300387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社会稳定有序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深入理解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挖掘群体性事件治理困境并形成学理逻辑,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优化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81例邻避型群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环境规制工具与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门槛效应
收藏 引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年 第4期39卷 20-28页
作者: 孙冰 徐杨 康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热点,已有大量基于“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然而,对于环境规制工具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而且,从理论上讲,“波特弱假说”涉及双重外部性问题,即技术创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追赶性成长——基于华为纵向案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论坛 2022年 第2期 115-124页
作者: 杜丹丽 赵丹 简萧婕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为探究后发企业在经济与技术发展不均衡的情境下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本文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华为公司在组织警觉的支撑下从追赶到超越的全过程。基于华为公司1990—2019年的发展历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三方博弈的绿色技术创新演化研究
收藏 引用
运筹与管理 2022年 第6期31卷 40-47页
作者: 苏屹 魏仕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4
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演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博弈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探讨不同参数对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能够获得的收益、政府给予企业奖励与罚金的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高排放企业碳减排的效果分析
收藏 引用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2022年 第4期41卷 55-61页
作者: 范德成 张修凡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碳减排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阶段制订合理的碳减排政策以完成减排目标是我国碳减排面临的较为迫切的任务。本文将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采集我国2010~2019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实证方法解析中国绿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字化发展、企业冗余与创新水平
收藏 引用
科学管理研究 2022年 第6期40卷 68-76页
作者: 苏屹 孙明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选取2007-2020年制造业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ython对上市公司年报内容进行文本挖掘计算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微观层面企业数字化发展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考虑了企业内冗余资源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战略柔性与区域差异性的双调节作用
收藏 引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年 第9期39卷 94-102页
作者: 孙冰 丛桂宇 田胜男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企业绿色创新既需要环境规制政策引导,又需要有较强战略柔性与之相协调。引入战略柔性、区域差异性的调节作用,并采用分组回归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区域差异性影响,探索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双元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业企业家集权与自主创新意愿:基于内外双重视角的分析
收藏 引用
科研管理 2022年 第2期43卷 176-183页
作者: 郑耀弋 苏屹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镇江212100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将领导权力视为重要情境因素外,其直接影响组织创新的内在机理正逐渐受到关注。与以往探讨成熟企业领导权力不同,本研究聚焦创业企业家权力,并从行业类别和信息决策视角剖析了创业企业家集权对自主创新意愿的作用机制。通过获取创业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需求导向的双激励临界点型动态评价方法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学报 2022年 第4期37卷 564-576页
作者: 宫诚举 刘微微 范德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针对动态评价中的激励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励评价方法,需求导向的双激励临界点型动态评价方法,方法在满足激励需求的过程中实现激励作用.首先,该方法依据被评价对象的激励需求,判断被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的优劣类型,通过奖励优势指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