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4 篇 期刊文献
  • 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7 篇 理学
    • 125 篇 大气科学
    • 11 篇 生态学
    • 3 篇 化学
  • 44 篇 工学
    • 2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6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7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农学
    • 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1 篇 pm2.5
  • 11 篇 排放因子
  • 11 篇 臭氧
  • 10 篇 上海
  • 10 篇 细颗粒物
  • 9 篇 挥发性有机物
  • 8 篇 空气质量
  • 8 篇 来源解析
  • 8 篇 固定源
  • 8 篇 挥发性有机物(voc...
  • 8 篇 pm_(2.5)
  • 8 篇 燃煤电厂
  • 7 篇 聚类分析
  • 6 篇 长三角
  • 6 篇 大气污染
  • 6 篇 数值模拟
  • 6 篇 后向轨迹
  • 6 篇 污染特征
  • 5 篇
  • 5 篇 细颗粒物(pm2.5)

机构

  • 72 篇 清华大学
  • 61 篇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
  • 57 篇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
  • 32 篇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
  • 16 篇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
  • 11 篇 复旦大学
  • 10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8 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 7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青岛科技大学
  • 6 篇 华东理工大学
  • 6 篇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
  • 5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5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 篇 上海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 篇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
  • 4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4 篇 东华大学
  • 4 篇 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4 篇 黄成
  • 34 篇 王红丽
  • 30 篇 王书肖
  • 27 篇 李莉
  • 25 篇 huang cheng
  • 25 篇 乔利平
  • 24 篇 楼晟荣
  • 20 篇 严茹莎
  • 19 篇 郝吉明
  • 19 篇 周敏
  • 18 篇 安静宇
  • 17 篇 段雷
  • 16 篇 朱书慧
  • 16 篇 景盛翱
  • 16 篇 蒋靖坤
  • 14 篇 li li
  • 14 篇 wang shu-xiao
  • 14 篇 wang hong-li
  • 13 篇 王倩
  • 13 篇 陶士康

语言

  • 17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2018~2022年北京市PM_(2.5)污染过程时空、气象及传输特征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5年 第3期46卷 1265-1274页
作者: 郭元喜 刘保献 李云婷 沈秀娥 王书肖 宋倩 陈晨 孙峰 陈阳 孙瑞雯 李倩 尹德嘉 姜越琪 董赵鑫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8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100084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基于PM_(2.5)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以及CMAQ-ISAM空气质量模型,分析了2018~2022年北京市108次PM_(2.5)污染过程的时空变化、气象条件以及区域传输情况.结果表明,PM_(2.5)污染过程的过程次数、过程平均浓度、过程峰值浓度均呈现明显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机分子示踪物对大气PM_(2.5)受体来源解析的影响:以杭州亚运会为例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5年 第3期46卷 1314-1325页
作者: 朱书慧 黄聪艳 来勇 吴宇航 严仁嫦 沈建东 田俊杰 高雅琴 马英歌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233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33 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杭州310007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是目前国内外PM_(2.5)源解析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受体模型之一,但传统PMF源解析方法大多数是基于硝酸盐、硫酸盐和元素碳等无机组分,源示踪性较弱,难以精细化解析大气PM_(2.5)来源.基于PM_(2.5)中主要化学组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京津冀地区典型石化园区VOCs排放特征及影响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
作者: 张香蕊 魏巍 李国昊 白画画 刘晓宇 吕喆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园区内5个代表性点位进行采样并分析,识别了该区域内8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评估其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五个点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浓度为546.0-4472.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走航观测的机动车甲醛排放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5年 第1期47卷 1-7,28页
作者: 鲁君 修光利 黄成 景盛翱 李英杰 高雅琴 楼晟荣 马东翔 吴宇航 王红丽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3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200030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3
甲醛是环境大气中重要的羰基化合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识别和量化甲醛的来源是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基础,而机动车是甲醛的重要排放来源。基于走航技术和甲醛在线测量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识别实际道路机动车甲醛排放水平的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湿法脱硫工艺对燃煤电厂PM2.5排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9年 第8期40卷 3457-3462页
作者: 邓建国 马子轸 李振 段雷 蒋靖坤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084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湿法脱硫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火电厂脱除烟气中的SO2,一方面对烟气中的PM2.5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颗粒物,其净效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选择3台装有不同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机组(石灰石-石膏单塔脱硫、石灰石-石膏双塔串联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固定污染源可凝结颗粒物测量方法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9年 第12期40卷 5234-5239页
作者: 蒋靖坤 邓建国 王刚 张莹 李妍菁 段雷 郝吉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084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随着燃煤电厂以及钢铁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进行,固定污染源可过滤颗粒物(FPM)排放浓度逐渐降低,可凝结颗粒物(CPM)的排放逐步引起关注.然而目前对CPM的认识不足,尚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测量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可用于固定源CPM测量的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气溶胶测量仪器标定系统的设计及性能评估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6年 第3期37卷 789-794页
作者: 陈小彤 蒋靖坤 邓建国 段雷 郝吉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084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对气溶胶测量仪器进行准确标定是保证大气环境污染源颗粒物测量数据质量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搭建了一套多分散在线标定气溶胶测量仪器的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声气溶胶发生装置产生多分散颗粒物,并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颗粒物粒径分布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典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可凝结颗粒物特征和成因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0年 第4期41卷 1589-1593页
作者: 邓建国 王刚 张莹 李妍菁 段雷 蒋靖坤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084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燃煤电厂排放的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le matter,CPM)由于其潜在的大气环境影响引起广泛关注,而目前对于燃煤电厂CPM的特征和成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稀释间接法收集了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典型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et f...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级虚拟撞击采样器应用于固定污染源PM_(10)和PM_(2.5)排放测量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6年 第6期37卷 2003-2007页
作者: 蒋靖坤 邓建国 李振 马子轸 周伟 张强 段雷 郝吉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084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指导各地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其中包括固定源PM_(10)和PM_(2.5)的排放清单.但目前国内尚无固定源PM_(10)和PM_(2.5)标准采样方法.本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固定源PM_(10)和PM_(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民用燃煤一次颗粒物的减排潜力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年 第16期36卷 4408-4414,4527页
作者: 李庆 段雷 蒋靖坤 王书肖 郝吉明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100084
民用燃煤是我国当前所有燃煤行业中一次PM_(2.5)最大的排放源。研究比较了18种原煤和6种半焦型煤在一典型的传统采暖炉中燃烧时的PM_(2.5)排放因子,并对比了一组典型无烟煤、半焦型煤和烟煤在改进型反式采暖炉中燃烧时的PM_(2.5)排放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