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9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6 篇 医学
    • 156 篇 临床医学
    • 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1 篇 理学
    • 11 篇 生物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农学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兽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21 篇 银屑病
  • 13 篇 基因突变
  • 10 篇 突变
  • 8 篇 治疗
  • 6 篇 分子遗传学
  • 6 篇 寻常型银屑病
  • 6 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
  • 6 篇 白癜风
  • 5 篇 基因
  • 5 篇 汉族
  • 5 篇 遗传学
  • 5 篇 易感基因
  • 5 篇 流行病学
  • 4 篇 角蛋白
  • 4 篇 病因
  • 4 篇 表型
  • 4 篇 临床特征
  • 4 篇 中国汉族人
  • 4 篇 特应性皮炎
  • 4 篇 遗传

机构

  • 86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70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 29 篇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
  • 9 篇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
  • 9 篇 皮肤病学国家重点...
  • 6 篇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 6 篇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
  • 4 篇 上海医科大学
  • 4 篇 中国国家人类基因...
  • 3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
  • 3 篇 湖州师范学院
  • 3 篇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
  • 3 篇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
  • 3 篇 浙江湖州师范学院
  • 3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2 篇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
  • 2 篇 max planck insti...
  • 2 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
  • 2 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 2 篇 安徽省皮肤病防治...

作者

  • 126 篇 张学军
  • 119 篇 杨森
  • 31 篇 王培光
  • 28 篇 孙良丹
  • 24 篇 崔勇
  • 21 篇 高敏
  • 19 篇 肖风丽
  • 15 篇 范星
  • 14 篇 梁燕华
  • 14 篇 杜文辉
  • 13 篇 刘建军
  • 11 篇 左先波
  • 11 篇 周伏圣
  • 10 篇 陈建军
  • 9 篇 黄薇
  • 9 篇 严开林
  • 8 篇 杨春俊
  • 8 篇 王红艳
  • 8 篇 张安平
  • 7 篇 李卉

语言

  • 17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排序: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银屑的机制与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06年 第7期15卷 870-872页
作者: 陆闻生 王培光 张学军 杨森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合肥230022
银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情较为顽固,易反复发作,目前研究表明本的发生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尽管多种方法可治疗本,但均非特效。自1925年Goekerman首次采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和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介素-10与银屑
收藏 引用
国际皮肤学杂志 2006年 第6期32卷 380-382页
作者: 权晟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合肥230022
银屑是一种常见的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免疫调节异常是其重要的致机制之一。白介素-10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的Th2型细胞因子,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促进Ⅰ型细胞因子模式向Ⅱ型转变,减少银屑皮损T细胞浸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斑秃毛囊免疫赦免机制的进展
收藏 引用
国际皮肤学杂志 2006年 第4期32卷 241-243页
作者: 张弛 肖风丽 张学军 杨森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合肥230022
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生长期毛囊也是免疫赦免器官之一。有学者提出,斑秃毛囊免疫赦免消失导致斑秃发生。其中一些炎症因子在免疫赦免丧失及重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黑素细胞相关肽在发机制中可能就是自身抗原。
来源: 评论
花斑癣的遗传流行学分析
收藏 引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 第3期41卷 298-301页
作者: 何素敏 杜卫东 杨森 周顺铭 李伟 王剑 徐生新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暨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2
目的探讨花斑癣临床流行学特征和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503例花斑癣患者及其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6.0、SPSS10.0软件、Falconer公式和复合分离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①503例花斑癣患者平均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瘢痕疙瘩的临床和流行学特征
收藏 引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 第3期41卷 346-348页
作者: 周顺铭 杨森 李伟 王剑 何素敏 梁燕华 王红艳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暨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2
目的了解中国人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和流行学的特点。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550例瘢痕疙瘩先证者流行学分析并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发年龄(22·61±12·34)岁,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有家系患者比无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皖籍汉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流行研究
收藏 引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 第3期41卷 307-309页
作者: 王剑 刘建军 杨森 陈建军 周顺铭 何素敏 梁燕华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暨皮肤病研究所 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能的遗传模式,并分析皖籍汉人SLE的遗传流行学特征。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用EpiInfo6·0及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AGE3·1进行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表型差异的Brooke-spiegler综合征一家系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皮肤学杂志 2006年 第10期20卷 577-580页
作者: 黄一锦 张国龙 张益珠 严开林 范星 孙良丹 梁燕华 李卉 刘建军 杨森 张学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福建厦门361003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安徽合肥230022 教育部重要疾病遗传资源收集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2
目的分析报道首例中国汉族B rooke-sp iegler综合征(BSS)家系中的圆柱瘤(CYLD)基因突变。方法收集家系资料并采集家系成员血样,从外周血中提取全基因组DNA,利用PCR反应扩增整个CYLD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同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基因组扫描定位毛囊闭锁三联征致基因
收藏 引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 第6期27卷 703-706页
作者: 高敏 王培光 崔勇 杨森 林达 李卉 杜文辉 黄薇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省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目的在1例4代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中定位其致基因在区域。方法用覆盖全基因组的微卫星标记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进行致基因定位研究,用AB I3730测序仪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利用L inkage软件(5.10version)和Cyrillic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银屑与细胞凋亡
收藏 引用
国际皮肤学杂志 2006年 第3期32卷 179-181页
作者: 张正中 张学军 杨森 眭维耻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合肥230022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银屑是一种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和角化不全为主要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细胞凋亡在皮肤发育及更新平衡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表皮细胞增殖密切相关。银屑中存在细胞凋亡异常。为此,综述近年来在银屑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Leber遗传性视神经变线粒体DNA原发性突变位点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控制杂志 2006年 第6期10卷 574-579页
作者: 杜卫东 吕永梅 汤华阳 黄叔仁 陈大本 何祥成 王永清 孙松 张学军 徐昌娟(校)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安徽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安徽合肥230022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2 安徽省红十字会眼科医院 安徽合肥230022 中国科技大学医院眼科 安徽合肥230026 不详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变(LHON)线粒体DNA原发性突变特征。方法利用Pyrosequencing和测序技术对11个LHON家系的13例典型患者及其30位家系成员11778G>A等12余种线粒体DNA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LHON患者均为线粒体DNA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