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SAR IM A模型进行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利用余弦函数模型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性发病规律,其次进行扩充迪基富勒的平稳性单位根检验,然后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判别月别疫情间的...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SAR IM A模型进行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利用余弦函数模型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性发病规律,其次进行扩充迪基富勒的平稳性单位根检验,然后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判别月别疫情间的相关性,最后基于1990年-2004年逐月发病率进行SAR IM A模型建模拟合,利用2005年各月发病率进行外推预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上述统计分析采用Ev iew s3.1和SPSS12.0软件完成.结果:余弦函数确定的高峰时点为3月中旬,高峰时区为3月1日到4月3日.含第一谐量的余弦方程为:^Y1 i=1.274-0.945cos(ti-76.684),决定系数R2=0.853;在备选模型中,SAR IM A(1,0,0)×(2,0,0)12模型不仅很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率序列,而且对2005年各月发病率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发病率变动趋势.结论:余弦函数对于褐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季节分布拟合较好,SAR IM A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传染病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并对未来的发病率进行预测,为传染病防制工作服务.
目的探索SLC2A9基因R265H位点突变与痛风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检索6个电子数据库,获得SLC2A9基因R265H位点与痛风相关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0和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包含5 182例参与者(痛风病人1 999例,正常对照3 183例)。经Meta分析发现,SLC2A9基因rs3733591位点SNPs与痛风易感性在TT vs CC+CT和CC vs TT+CT模型及C等位基因中存在统计学关联,在CT vs TT+CC模型中无统计学差异(TT vs CC+CT:OR=0.71,95%CI=0.61~0.84,P〈0.000 1;CC vs TT+CT:OR=1.23,95%CI=1.06~1.42,P=0.006;C等位基因:OR=2.39,95%CI=1.98~2.89,P〈0.000 1;CT vs TT+CC:OR=1.06,95%CI=0.94~1.20,P=0.36)。亚组分析发现,仅TT vs CC+CT和CC vs TT+CT模型在亚洲人群中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TT vs CC+CT:OR=0.66,95%CI=0.55~0.80,P〈0.000 1;CC vs TT+CT:OR=1.45,95%CI=1.19~1.77,P=0.003)。纳入研究结果间无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结论 SLC2A9基因rs3733591位点多态性与痛风易感性在亚洲人群中可能存在关联,且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