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其能耗和碳排放也随之增加。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使高校碳减排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高校碳排放进行评价,分析高校的减碳潜力,对实现高校“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IPCC清单法、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分别构建了高校碳排放确定性核算模型与高校碳排放不确定性量化模型,提出了针对高校碳排放的核算清单与核算边界,确定了高校建筑设施、交通及生活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利用数据质量指标评价法、Beta函数与经验法则计算清单数据的浮动区间,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出碳排放的95%置信区间,提高核算结果可靠性;最后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为对象进行实例研究,基于上述两个模型对其碳排放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出减排策略。实例对象的碳排放确定性核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1年校内建筑消耗电力产生的碳排放分别占总碳排放的90.79%、91.15%、89.32%、90.24%,校内生活产生的碳排放分别占总碳排放的7.74%、7.45%、9.24%、8.44%,校内交通产生的碳排放分别占总碳排放的1.47%、1.40%、1.44%、1.32%,建筑用能是花江校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电力参数值的增长率从10%递增至50%时,总碳排放的增长率从9%递增至45.1%,电力指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实例对象的碳排放不确定性量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核算结果受参数、模型和情景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清单数据不确定性使2018~2021年核算结果产生的偏差分别为15.0%、15.0%、14.8%、14.9%,总碳排放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9350~16800t CO2eq、11500~20700 t CO2eq、10500~18700 t CO2eq、12100~21700 t CO2eq;量化模型不确定性使核算结果产生的偏差为0.7%;在电力生产方式为火力发电的情景下,其不确定性使核算结果产生的偏差最大,分别为2.9%、3.3%、32.0%、37.8%。综合上述模型的研究结果提出减排策略,发现太阳能光热发电与绿植固碳的减排效果最佳。花江校区建筑屋面进行太阳能光热发电改造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5166t;若以绿植固碳方法抵消2021年花江校区的全部碳排放,绿化率需达到65.65%。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