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刺对抑郁障碍小鼠模型肠道菌群、脂多糖和海马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抑郁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模型组小鼠采用CUMS方法复制抑郁障碍模型。针刺组小鼠在造模第15天于“百会”“印堂”及双侧“合谷”“太冲”针刺干预,20 min/次,1次/d,连续2周。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差异;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和结肠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及结肠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脂多糖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TLR4、NF-κB蛋白表达;16 S rDNA检测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中心停留时间、活动总路程减少,不动时间增加(均P<0.01);海马CA1区及结肠出现炎性病理改变;海马和结肠中IL-1β、IL-6、TNF-α及脂多糖含量增加(均P<0.01);海马TLR4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Chao1指数增加(P<0.01);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莫拉菌、森林土源芽孢杆菌、志贺埃希菌、肠杆菌属、肠杆菌目、杜氏杆菌及丹毒丝菌目相对丰度下降,拟普雷沃菌及革兰阴性菌cTPY_13相对丰度升高(均P<0.05);脂多糖生物合成及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通路上调,萜类物质合成通路下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糖水偏好率、中心停留时间、活动总路程升高,不动时间减少(均P<0.01);海马CA1区及结肠炎性病理改变缓解;海马和结肠中的IL-1β、IL-6、TNF-α及脂多糖含量减少(均P<0.01);海马TLR4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均P<0.01);Chao1指数减少(P<0.05);杜氏杆菌及丹毒丝菌科相对丰度增加,理研菌、拟普雷沃菌及革兰阴性菌cTPY_13相对丰度减少(均P<0.05);脂多糖生物合成及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通路下调,萜类物质合成通路上调(均P<0.01)。结论“疏肝调神”针刺可改善抑郁障碍小鼠的抑郁症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脂多糖和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炎症反应、改善海马病理损伤有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