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张力带、空心螺钉联合锚钉、改良1/3管型钢板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avulsion fracture of tibial tubercle,AFT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9例青少...
详细信息
目的分析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张力带、空心螺钉联合锚钉、改良1/3管型钢板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avulsion fracture of tibial tubercle,AFT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9例青少年AFT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8例,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张力带)、B组(6例,空心螺钉联合锚钉)、C组(5例,改良1/3管型钢板)。3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致伤原因、Ogden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3组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负重时间、膝关节正常活动时间、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记录骨折有无移位、术后1个月骨折线是否模糊、有无骨骺发育异常以及有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3个月;3组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软组织激惹及骨折不愈合发生,随访期间未见患肢短缩畸形,无骨骺发育异常。A组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住院费用均优于B、C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负重时间、膝关节正常活动时间优于C组,C组住院费用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骨折线均模糊,骨折端接触紧密,无骨折移位发生;B、C组各有2例术后1个月骨折线清晰,C组1例出现骨折端轻度移位;除B组1例术中出现骨折块劈裂外,其余两组术中骨折块均无劈裂。3组间术后1个月骨折线模糊情况、骨折移位情况及术中骨块劈裂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均获优、良,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青少年AFTT疗效可靠,具有稳定骨折端、加速骨折愈合康复、早期可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
目的探讨准确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杯尺寸的方法。方法以2022年12月—2024年7月接受初次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80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男39例,女34例;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准确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杯尺寸的方法。方法以2022年12月—2024年7月接受初次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80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男39例,女34例;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单髋置换66例,双髋置换7例。其中,骨关节炎29例(34髋),股骨颈骨折35例(35髋),股骨头坏死9例(11髋)。基于X线片,采用术前模板规划法、影像学股骨头直径(diameter of the femoral head,FHD)评估法以及术中实测FHD评估法选择最适配髋臼杯尺寸,并与术中实际植入髋臼杯尺寸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模板规划法、影像学FHD评估法及术中实测FHD评估法、实际植入臼杯尺寸分别为(51.25±2.81)、(49.72±3.11)、(49.90±2.74)、(50.57±2.74)mm。前三种评估结果与术中实际植入髋臼杯尺寸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中实际植入髋臼杯相比,术前模板规划法尺寸一致35髋(43.75%),相差1个型号41髋(51.25%),相差2个型号4髋(5%);影像学FHD评估法分别为12髋(15%)、57髋(71.25%)、11髋(13.75%);术中实测FHD评估法分别为26髋(32.5%)、52髋(65%)、2髋(2.5%)。术前模板规划法、影像学FHD评估法及术中实测FHD评估法与实际植入型号一致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579,P<0.001)。结论术中实测FHD评估法作为一种简单、经济且准确的评估方法,可有效指导髋臼杯选择,减少假体磨损风险,提高术后关节稳定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增殖相关蛋白2G4(proliferation-associated protein 2G4,PA2G4)通过PI3K/AKT/p53信号通路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增殖、迁移能力及凋亡过程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PA2G4表达下调的胆囊癌细胞...
详细信息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增殖相关蛋白2G4(proliferation-associated protein 2G4,PA2G4)通过PI3K/AKT/p53信号通路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增殖、迁移能力及凋亡过程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PA2G4表达下调的胆囊癌细胞系。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对转染效率进行验证。运用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评估PA2G4对于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用Transwell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评估PA2G4对于GBC-SD细胞的迁移能力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A2G4对PI3K/AKT/p53及其相关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及Bax的表达水平。结果:GBC-SD细胞经PA2G4敲低后,其PA2G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敲低PA2G4显著抑制了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同时促进了细胞凋亡。此外,PA2G4敲低还伴随p-PI3K、pAKT表达水平的下调,以及p-p53表达水平的上调。结论:本研究表明,PA2G4通过下调PI3K/AKT/p53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