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39 篇 期刊文献
  • 45 篇 会议
  • 20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2,50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42 篇 管理学
    • 973 篇 公共管理
    • 14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30 篇 工商管理
    • 99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5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933 篇 法学
    • 46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33 篇 政治学
    • 98 篇 社会学
    • 61 篇 法学
    • 22 篇 公安学
    • 21 篇 民族学
  • 284 篇 经济学
    • 220 篇 应用经济学
    • 77 篇 理论经济学
  • 236 篇 教育学
    • 186 篇 教育学
    • 39 篇 体育学
    • 1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48 篇 工学
    • 68 篇 城乡规划学
    • 2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5 篇 软件工程
    • 12 篇 公安技术
    • 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3 篇 哲学
    • 63 篇 哲学
  • 63 篇 文学
    • 62 篇 新闻传播学
  • 27 篇 历史学
    • 16 篇 中国史
    • 10 篇 世界史
    • 8 篇 考古学
  • 26 篇 理学
    • 12 篇 生态学
  • 21 篇 医学
    • 1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7 篇 农学
    • 1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84 篇 社会治理
  • 70 篇 乡村振兴
  • 60 篇 社区治理
  • 53 篇 乡村治理
  • 52 篇 国家治理
  • 50 篇 思想政治教育
  • 49 篇 新时代
  • 48 篇 治理
  • 45 篇 基层治理
  • 39 篇 地方政府
  • 36 篇 中国式现代化
  • 36 篇 高质量发展
  • 34 篇 党建引领
  • 34 篇 协同治理
  • 32 篇 高校
  • 30 篇 大学生
  • 30 篇 新型城镇化
  • 29 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
  • 28 篇 协商民主
  • 28 篇 现代化

机构

  • 895 篇 苏州大学
  • 100 篇 南京大学
  • 66 篇 山东大学
  • 52 篇 青海民族大学
  • 48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8 篇 中山大学
  • 47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46 篇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
  • 43 篇 苏州科技大学
  • 43 篇 郑州大学
  • 42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40 篇 武汉大学
  • 39 篇 南京审计大学
  • 3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36 篇 浙江大学
  • 32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30 篇 山西大学
  • 27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4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3 篇 复旦大学

作者

  • 54 篇 金太军
  • 46 篇 黄建洪
  • 45 篇 毛春合
  • 42 篇 叶继红
  • 34 篇 张劲松
  • 32 篇 李增元
  • 31 篇 沈承诚
  • 29 篇 张晨
  • 26 篇 周义程
  • 23 篇 尚虎平
  • 18 篇 余敏江
  • 17 篇 芮国强
  • 17 篇 郭彩琴
  • 16 篇 陈进华
  • 16 篇 任保平
  • 15 篇 乔耀章
  • 14 篇 鹿斌
  • 14 篇 叶林
  • 13 篇 于水
  • 13 篇 宋煜萍

语言

  • 2,50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
2505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排序:
多学科视野中城市极端高温灾害的复合治理:研究进展与未来议题
收藏 引用
公共行政评论 2024年 第2期17卷 4-25,M0003页
作者: 彭彬彬 张海波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近年来,城市极端高温灾害频发,不仅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应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城市极端高温灾害的复杂成因和广泛影响使得传统的单一学科视角已无法揭示其形成机理和治理之道。基于工程-技术、组织-制度、政治-社会三个维度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共富与乡村振兴:浙江“千万工程”的实践与启示
收藏 引用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35卷 30-39,190页
作者: 逯浩 李海涛 温铁军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新疆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千万工程”的核心机制在于推动生态共富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其实践充分证明了生态路径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关键作用。在政策演进与实践深过程中,“千万工程”经历了环境整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深及高质量发展等四个阶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区党组织思想引领发挥治理功能的逻辑及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共福建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 第4期 40-48页
作者: 樊红敏 耿琼琼 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区党组织思想引领是党的思想建设在基层具体呈现和延伸,是把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为群众自觉行动的意识形态社会过程,具有导向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征。其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价值认同、制度建设、利益整合及文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的执行缘何受阻?——基于“模糊-冲突”模型的分析
收藏 引用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 第6期 69-79,127页
作者: 范逢春 付源溟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成都610065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模糊-冲突”模型,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分为四种类型,从资源失灵、分散管理、支持缺失、创新局限四个方面阐释了政策执行的现实梗阻。研究发现,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同缔造:建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助推机制——基于山东青岛市M社区的田野调查
收藏 引用
地方治理研究 2025年 第1期 40-50,M0003页
作者: 方雷 曹冬松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266237
城市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场域之一,其治理绩效直接关系国家治理现代的实现。基于共同缔造的行动模式和行为公共管理学的助推理论,建构以共同缔造助推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分析理路,是一种研究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崭新视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历史由来、现实研判与政策议程
收藏 引用
政治学研究 2024年 第1期 181-196,M0008,M0009页
作者: 王雁红 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2118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单一配给制的同时,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依托于公共财政框架的现行公共服务体系。实践表明该公共服务体系在增加公共服务投入水平、编织社会保障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运河博物馆解说效果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 第14期44卷 100-102页
作者: 徐晓彤 周永博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江苏苏州215006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研究选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研究个案,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以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叙事传输、沉浸体验与游客忠诚度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探索博物馆人工解说与电子解说带来的情感价值差异。结果证实:(1)叙事传输、沉浸体验是显著影响游客忠诚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数据的适应性转型——以深圳市南山区“块数据”治理为例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4期 33-44,205页
作者: 叶林 邓睿彬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州510275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变革。中国现有针对社会治理转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分析基层政府在数字建设过程中的行为、效果及其优缺点,对于从传统治理模式到“数据治理模式转型的内在因素及其转变过程的探究尚存不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构建适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府治理能力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24年 第8期 30-33+176页
作者: 孔繁斌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从世界范围比较近代文明治理制度的嬗变,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中发挥着拱门石的作用,而且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融合,也成为新中国国家建构的象征和政治认同的标识。...
来源: 评论
多重身份政策企业家如何推动政策创新?——以G市环境社会治理创新为例
收藏 引用
公共行政评论 2023年 第6期16卷 91-110,198页
作者: 任敏 徐琳航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大学贵州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多重身份作为政策企业家的新兴特征,对成功的政策创新发挥着积极效应。政策企业家的多重身份源于体制内政治身份与体制外社会身份的叠加,不同身份携带的角色资源为政策企业家构建可为的制度空间,进而采取因应性行动策略对政策创新施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