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4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7 篇 历史学
    • 149 篇 考古学
    • 23 篇 中国史
    • 10 篇 世界史
  • 62 篇 理学
    • 27 篇 化学
    • 19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2 篇 地质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59 篇 工学
    • 3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0 篇 艺术学
    • 19 篇 美术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11 篇 文物保护
  • 9 篇 文物
  • 8 篇 人骨
  • 8 篇 生业经济
  • 7 篇 植硅体
  • 7 篇 红外光谱
  • 6 篇 拉曼光谱
  • 6 篇 绿松石
  • 6 篇 新疆
  • 5 篇 食谱
  • 5 篇 壁画
  • 5 篇 颜料
  • 5 篇 制作工艺
  • 5 篇 彩绘文物
  • 4 篇 考古学
  • 4 篇 石人子沟遗址
  • 4 篇 蛋白胶料
  • 4 篇 新石器时代
  • 4 篇 丝织品
  • 4 篇 丝绸之路

机构

  • 186 篇 西北大学
  • 75 篇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
  • 31 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29 篇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
  • 15 篇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
  • 12 篇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
  • 10 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8 篇 西北工业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5 篇 考古探测与文物保...
  • 5 篇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
  • 5 篇 陕西历史博物馆
  • 5 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3 篇 敦煌研究院
  • 3 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
  • 3 篇 敦煌研究院国家古...

作者

  • 43 篇 王丽琴
  • 24 篇 杨璐
  • 22 篇 温睿
  • 20 篇 yang lu
  • 20 篇 wen rui
  • 19 篇 wang li-qin
  • 15 篇 陈靓
  • 14 篇 孙满利
  • 13 篇 wang liqin
  • 13 篇 黄建华
  • 13 篇 凌雪
  • 12 篇 马健
  • 12 篇 孙凤
  • 12 篇 刘妍
  • 12 篇 杨富巍
  • 11 篇 liu yan
  • 10 篇 赵东月
  • 10 篇 ling xue
  • 10 篇 先怡衡
  • 10 篇 chen liang

语言

  • 2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重庆玉米洞遗址石器的技术模式及人类的适应行为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210-219页
作者: 贺存定 吕兰希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710127
石器技术模式的形成与演变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史前考古学界更倾向于用演化考古学的视角来解释文化或石器工业的区域变异,而忽视行为生态学视角在旧石器考古学,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石器工业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结合主客观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安杜城遗址炭化植物遗存揭示的关中多元农作物结构的发展过程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5年 第1期45卷 255-266页
作者: 夏欣雨 田多 强玉为 夏培朝 种建荣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710127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710109
关中地区是旱作农业的重要区域之一,诸多研究为揭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前时期,缺乏历史时期的研究,还缺乏针对同一遗址的多时代综合研究。位于关中中的杜城遗址集中发现了仰韶晚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安三民村墓地唐代宫人的颅面形态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230-241页
作者: 赵东月 费奕晴 苗轶飞 梁依倩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710054
西安市莲湖区三民村一带原属唐长安城西北近郊,为唐代宫人埋葬之地,称作“宫人斜”。唐长安城作为隋唐时期的国都,人口众多,其中宫人是后宫中人数最多的特殊女性群体。本文参照《人体测量手册》所列方法对西安三民村唐代宫人墓地出土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陕西大原村制陶遗址人骨的古病理学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4卷 55-65页
作者: 陈靓 宋雨柯 付仲杨 徐良高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710
本文针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丰京西周大原村制陶遗址出土的30例保存相对完整的人骨,运用裸眼与Dino-Lite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记录其古病理指征。结果表明,该遗址多数个体存在筛状眶,分伴有颅外多孔现象,暗示该人群营养状况不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智技术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55卷 23-35页
作者: 孙满利 邓凯 沈云霞 孙骞 毛维佳 赵凤燕 吴晨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网络和数据中心 陕西西安710127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127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经过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文物预防性保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文物预防性保护仍然存在风险监测与识别不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高校文物保护本科专业发展历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以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 2025年 第1期125卷 77-85页
作者: 杨璐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为了解我国文物保护本科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文物保护专业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现阶段各高校文物保护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将课程体系分为科学型和美术型两种类别,每个类别下又包含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高光谱图像处理的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壁画颜料层研究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5年 第4期45卷 1036-1044页
作者: 严静 唐兴佳 贺章 王曾 陈爱东 张朋昌 董文强 高婧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109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陕西西安710109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72 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71007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陕西西安710119
2022年11月出土于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是一项保存较好的晚唐墓葬遗产,其多彩多姿的墓葬壁画对于研究晚唐时期的祭祀、礼仪、音乐、服饰、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研究唐宋之际的壁画风格题材转变提供了直接材料。然而,由于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MT/Na_(2)MoO_(4)/EDTA有机⁃无机体系对带锈青铜的复效缓蚀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材料保护 2025年 第1期58卷 49-55页
作者: 江澜 和天逸 董文强 夏琦兴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00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陕西西安710000 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710072
为提高带锈青铜器的耐腐蚀性能,采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钼酸钠(Na_(2)MoO_(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_(10)H_(14)N_(2)Na_(2)O_(8),EDTA)对带锈青铜样品进行缓蚀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外光谱探究常见污染气体对丝织品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年 第12期39卷 3681-3685页
作者: 王丽琴 由蕊 赵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丝织品是由丝蛋白质组成,高温、高湿及污染物等因素会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为了科学地评估博物馆中污染气体对丝织品结构的影响,采取人工模拟实验制备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酸和氨气常见博物馆污染气体环境,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文物、艺术品分析和保护中的进展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年 第1期37卷 21-26页
作者: 赵星 王丽琴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69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艺术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对文物和艺术品进行分析时应尽可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分析检测方法,具有无损检测、直接测量和远程分析的特点,在文物和艺术品研究中具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