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4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7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0 篇 理学
    • 64 篇 生态学
    • 35 篇 大气科学
    • 29 篇 地理学
    • 12 篇 地质学
    • 8 篇 生物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22 篇 工学
    • 44 篇 水利工程
    • 3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7 篇 农业工程
    • 15 篇 城乡规划学
    • 1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6 篇 建筑学
    • 4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84 篇 农学
    • 6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7 篇 林学
    • 4 篇 畜牧学
    • 4 篇 草学
    • 3 篇 作物学
  • 22 篇 管理学
    • 16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工商管理
  • 9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9 篇 历史学
    • 7 篇 考古学
    • 3 篇 中国史
  • 6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医学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法学

主题

  • 31 篇 青藏高原
  • 22 篇 祁连山南坡
  • 19 篇 气候变化
  • 18 篇 青海湖流域
  • 17 篇 青海湖
  • 16 篇 时空变化
  • 9 篇 湟水流域
  • 7 篇 地理探测器
  • 7 篇 土地利用
  • 7 篇 影响因素
  • 7 篇 人类活动
  • 6 篇 高寒湿地
  • 5 篇 沙柳河流域
  • 5 篇 土壤有机碳
  • 5 篇 青海省
  • 5 篇 温室气体
  • 5 篇 ndvi
  • 4 篇 重金属
  • 4 篇 城市湿地
  • 4 篇 土壤养分

机构

  • 232 篇 青海师范大学
  • 94 篇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
  • 49 篇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
  • 47 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
  • 46 篇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
  • 2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5 篇 兰州大学
  • 11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10 篇 三峡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9 篇 西藏珠穆朗玛特殊...
  • 9 篇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 9 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
  • 8 篇 陇东学院
  • 8 篇 中国科学院中国-巴...
  • 8 篇 中国科学院加德满...
  • 8 篇 青海祁连山国家公...
  • 8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

作者

  • 61 篇 曹广超
  • 43 篇 陈克龙
  • 30 篇 曹生奎
  • 23 篇 毛旭锋
  • 21 篇 鄂崇毅
  • 17 篇 张卓
  • 17 篇 刁二龙
  • 16 篇 高小红
  • 14 篇 袁杰
  • 12 篇 张乐乐
  • 12 篇 赵美亮
  • 12 篇 陈宗颜
  • 12 篇 章妮
  • 12 篇 陈治荣
  • 11 篇 马耀明
  • 10 篇 吴艺
  • 10 篇 唐文家
  • 10 篇 于红妍
  • 9 篇 董晓华
  • 9 篇 童珊

语言

  • 27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75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模拟增温对青海湖湖滨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2年 第9期41卷 1927-1937页
作者: 暴涵 章妮 陈克龙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宁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08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青海湖湖滨湿地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以青海湖湖滨湿地的鸟岛湿地观测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增温实验设置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OTC),利用高通量测序探究增温对湖滨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策略——以必修教材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 第19期 99-102页
作者: 史青森 陈宗颜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西宁810008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08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中地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中地理课程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分,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载体。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内容为例,在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之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海湖沙柳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干旱区研究 2023年 第3期40卷 358-372页
作者: 康利刚 曹生奎 曹广超 杨羽帆 严莉 王有财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08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陕西西安710119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植被和地面整体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其作为能量平衡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分,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从而调节气候。本研究基于MODIS影像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格尔木河流域堰塞湖沉积中矿物含量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收藏 引用
盐湖研究 2025年 第3期33卷 34-45页
作者: 司璐 安福元 柴璐琦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
东昆仑山格尔木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串珠状古堰塞湖沉积,研究这些沉积物中的盐类矿物含量变化规律,对于揭示格尔木河流域风化过程及下游察尔汗盐湖的成盐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前人已有的光释光(OSL)年代学数据,采用X射线衍射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0-2020年青藏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青海科技 2023年 第3期30卷 31-43页
作者: 毛宇昕 戎战磊 蒋刚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08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0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反映区域生态环境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例,基于2000-2020年的GlobeLand30数据集,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动态度等方法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青藏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时空尺度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以“我国的农业发展史”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5年 第3期 13-16页
作者: 黎敏 孙永娟 鄂崇毅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综合学习方式,时空变化分析是养成综合思维的重要方法。新时代教育要求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文章根据初中地理和历史学科对于“时空”的思维要求,以“我国的农业发展史”为主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海河湟谷地地名文化的特征及当代价值
收藏 引用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 第4期1卷 89-98页
作者: 胡晓 陈宗颜 曲莹 杨晓雪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西宁810008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810008
地名文化是地名的灵魂所在,背后隐藏着详实且珍贵的社会、军事、历史等信息,河湟地名沉淀了历史上民族融合、互动的文化。文章在挖掘河湟谷地地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地名文化特征,从借鉴启发、德育教化、文化发展三个维度阐述了地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冻融凹陷对瓦颜山河源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3年 第2期42卷 204-216页
作者: 车子涵 陈克龙 杜岩功 杨紫唯 王霞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宁810008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宁810008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西宁810008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宁810008
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敏感度较高,冻融凹陷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碳氮代谢等过程。以青藏高原瓦颜山河源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手段,探究冻融凹陷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海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 第6期44卷 83-91页
作者: 胡晓 陈宗颜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西宁810008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810008
地名是群体共有的精神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延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分类统计法、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河湟谷地地名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理研学课程思政获得感的内涵、生成及提升
收藏 引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 第7期 77-80页
作者: 王睿 陈宗颜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西宁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文章梳理了地理研学课程思政获得感的内涵,构建了“供需对接—有效参与—预期满足—认同内化—践行固化”的生成逻辑,总结了“优化教育主体课程思政供给、提升学习主体感知践行质量、形成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合力”的提升思路,对地理研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