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其功能除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之外,还参与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反应。STAT3活化可以驱动肿瘤细胞增殖,抵抗细胞凋...
详细信息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其功能除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之外,还参与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反应。STAT3活化可以驱动肿瘤细胞增殖,抵抗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等,且STAT3的异常激活与肿瘤预后不良相关。STAT3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其成为免疫治疗中有效靶点之一。本文将从STAT3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展望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其功能除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之外,还参与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反应。STAT3活化可以驱动肿瘤细胞增殖,抵抗细胞凋亡...
详细信息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其功能除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之外,还参与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反应。STAT3活化可以驱动肿瘤细胞增殖,抵抗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等,且STAT3的异常激活与肿瘤预后不良相关。STAT3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其成为免疫治疗中有效靶点之一。本文将从STAT3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展望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17例,莱姆病5例,立克次体病1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北京本土病例14例(43.8%),平谷区占比最高(4例,28.6%),外省输入性病例16例(50.0%),境外旅居患病人员2例(6.3%)。病例年龄21~80岁,平均(50.16±14.61)岁。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14例,43.8%)。游走性红斑为莱姆病典型皮损特点,发热多见于SFTS及立克次体病患者,以中度发热为主。WBC及NEUT降低多见于SFTS。SFTS及立克次体病均有EOS降低。PLT减少为SFTS典型特征。立克次体病及SFTS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肝脏损伤,ALT、AST明显升高。SFTS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损伤,CK、CK-MB均有升高。CRP升高主要见于立克次体病。PCT升高最常见于立克次体病,其次为SFTS。结论北京地区蜱传疾病存在逐年上升趋势,多有延误诊断,需提升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蜱传疾病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识别,及早行病原学检测,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
目的总结利福平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预后结局,为指导利福平引起溶血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Proquest、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SinoMed数据库,收集2023年12月31日之...
详细信息
目的总结利福平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预后结局,为指导利福平引起溶血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Proquest、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SinoMed数据库,收集2023年12月31日之前报道的确诊为利福平导致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病例。结果共有62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其中45篇为中文文献,17篇为英文文献。共有69例患者因服用利福平导致溶血性贫血,年龄最小的为7个月,最大的为80岁。其中男性35例(50.72%),女性34例(49.28%)。国内报道49例,国外报道20例。42例(60.87%)在首次服用利福平后出现溶血性贫血,24例(34.78%)在间歇用药后出现溶血性贫血,3例(4.35%)溶血性贫血发生时间不详。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同时多伴有白细胞、转氨酶、胆红素、肌酐升高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严重者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立即停药、吸氧、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利尿、碱化尿液、应用激素、抗过敏药、保肝药、输血、血液透析、血浆置换和腹膜透析等治疗方式。经治疗,52例(75.36%)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0例(14.49%)死亡,7例(10.14%)结局不详。结论利福平导致溶血性贫血事件近年来均有报道,任何年龄段患者皆可发生,间歇使用利福平更易导致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早期症状主要是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不适,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可能病情迅速进展,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死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