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7 篇 期刊文献
  • 28 篇 学位论文
  • 14 篇 会议
  • 1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44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4 篇 哲学
    • 154 篇 哲学
  • 143 篇 文学
    • 12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9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8 篇 教育学
    • 30 篇 教育学
    • 7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33 篇 法学
    • 18 篇 社会学
    • 1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政治学
    • 2 篇 民族学
  • 32 篇 艺术学
    • 18 篇 美术学
    • 1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 篇 艺术学理论
    • 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0 篇 历史学
    • 23 篇 中国史
    • 7 篇 考古学
    • 4 篇 世界史
  • 11 篇 管理学
    • 5 篇 工商管理
    • 4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7 篇 工学
    • 3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农学

主题

  • 440 篇 儒道互补
  • 28 篇 儒家
  • 25 篇 道家
  • 24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21 篇 道家思想
  • 19 篇 儒家思想
  • 16 篇 庄子
  • 14 篇 孔子
  • 12 篇 天人合一
  • 12 篇 传统文化
  • 10 篇 李泽厚
  • 9 篇 道家文化
  • 9 篇 中国文化
  • 9 篇 儒家文化
  • 9 篇 老子
  • 8 篇 中国哲学
  • 8 篇 美学
  • 8 篇 人生态度
  • 8 篇 陶渊明
  • 8 篇 儒道两家

机构

  • 1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1 篇 山东大学
  • 7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湖北大学
  • 5 篇 湖南大学
  • 5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5 篇 云南大学
  • 4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4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黑龙江大学
  • 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杭州师范大学
  • 4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杭州师范学院
  • 3 篇 平原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吉林大学

作者

  • 5 篇 周武
  • 5 篇 朱晓鹏
  • 5 篇 徐学俊
  • 4 篇 涂阳军
  • 4 篇 安继民
  • 3 篇 陈德献
  • 3 篇 陈静
  • 3 篇 郭永玉
  • 3 篇 付文科
  • 3 篇 商原李刚
  • 3 篇 牟钟鉴
  • 3 篇 沈毅
  • 3 篇 丁为祥
  • 2 篇 zhu xiao-peng
  • 2 篇 li sheng
  • 2 篇 闵周植
  • 2 篇 蔡德贵
  • 2 篇 王永炎
  • 2 篇 赵娟
  • 2 篇 李旭

语言

  • 43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儒道互补"
4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张力的存废:重思儒道互补的韦伯解释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25年 第2期 5-17,165页
作者: 任剑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北京100871
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以儒道互补结构中“儒”的维护权力式入世、“道”的神秘性出世之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立论,对中国在近代何以未能生成资本主义进行了解释。这一解释的宗旨,是中国两种主要宗教中缺乏资本主义发展所必要的张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新论──兼论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1997年 第2期 26-31页
作者: 康中乾 人文杂志编辑部 710065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 追求融合——陈凯歌传统美学风格浅探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 1997年 第1期 47-51页
作者: 高云雷 傅继伟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陈凯歌是享誉国内外的导演,他的影片无论在导演的构思、镜头的运用、色彩的配置,还是在音响的设计、画面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新的探索。那么,他的美学风格是属于民族传统呢,还是属于西方现代派?是属于儒家美学思想呢,还是属于道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收藏 引用
读书 2011年 第5期 96-99页
作者: 韩秉方
"国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文化精华之集成,尔后汉唐宋明清,即所谓春秋战国之诸子百家为源头,代有传承接续,创新发明,皆为立国之本。而新中国之建立,乃"革故鼎新",开创空前未有之基业,必然会带来新与旧的对峙,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诸葛亮智慧的文化特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1995年 第5期 153-155页
作者: 王群力 辽宁大学留学生院 110036
毛宗岗说《三国演义》有三绝:曹操之奸、关羽之义、孔明之智。作为文学典型的诸葛亮,其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智慧。不过,对孔明之智通常是从谋略计策方面去理解,其实也不妨提升为一种人生智慧,也可称人生哲学,这样,人们就会发现诸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启示中医中药之美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21年 第4期62卷 277-278页
作者: 王永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市100700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互补互动互用,亦此亦彼。儒家的仁德、义利事功、礼乐中和、自然的人化与道家的无朴纯素、无欲无功的人的自然化,既对立又补充。儒道互补的国学内涵不仅为医学作为人学的人文道德的求真至善奠定了根基,也是中医中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义利论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4年 第2期 20-25页
作者: 张国钧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文章认为,道家的义利观与儒家的义利论,在理论形态上是相反乃至截然对立的,但在精神实质上又是互补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儒道义利论的对立互补表现在功利与超功利、整体精神与个体精神两个方面。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视阈下孔庄之生涯发展模型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6期45卷 32-38页
作者: 付文科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 浙江杭州310024
中国文化心理格局是儒道互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是生涯发展思想。儒家孔子从"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生涯发展的"线性标准模型",而庄子则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人格结构的可能、必然与完成——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学考察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 1989年 第2期 4-12页
作者: 陈明
对个体而言,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是由所属文化之结构体系模塑而成.但是,如果把文化视为一宗历史的存在,从发生学上对它自身的结构加以把握,我们又不得不对这一文化所属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处于这一环境系中人这个文化创造主体的历史发展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道互补与武术人文精神
收藏 引用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 第3期21卷 53-54,57页
作者: 李圣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250063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异与互相补充进行分析,从天道与人道之互补、入世与出世之互补、阳刚与阴柔之互补、对生命价值不同看法之互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儒道互补对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