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及专家学者对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化,课堂互动,尤其是同伴互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伴互动作为交际型课堂的典型特征,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际机会,彰显了学习者在语言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而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获得习得所需的输入。因此,二语课堂内的同伴互动有利于学习者目标语能力的提高这一论述得到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可。国内外关于同伴互动的研究日益增多,然而,在真实课堂环境下的同伴互动研究依旧缺乏,且从分组方式入手研究同伴互动在不同分组模式下对学习者产生的相关效果的研究与其他同伴互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相比,较为缺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在真实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同分组模式对同伴互动所产生的影响。该研究以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和互动理论为理论框架,以116名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新生为研究对象,以两大实验班(Class A:Group A and Group B;Class B:Group C and Group D)为依托,设计了四种不同分组模式(Group A教师指定固定组;Group B教师指定非固定组;Group C学生自由固定组;Group D学生自由非固定组),通过定量研究方法,以语料转写和问卷调查为工具,比较四种不同分组模式下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交际意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三组学生在试验后产出的C单位数量、话轮转换次数和语言错误数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学生在实验前后交际意愿强度的变化,从而探讨真实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同分组模式对同伴互动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从量上来说,学生自由固定组(Group C)在实验后产出的C语言单位最多,话语轮转换最频繁,其次为老师指定固定组(Group A),而其余两组非固定组(Group B and Group D)与固定组相比,学生的语言产生在量上的改变不显著;2)从质上来说,学生自由固定组在实验后产出的语言错误最少,停顿和使用母语的次数也最少,其次为老师指定固定组,而其余两组非固定组与固定组相比,学生的语言产生在质上的改变不显著;3)从学生交际意愿的变化来说,四组学生的交际意愿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与非固定组相比,固定组,尤其是学生自由固定组的交际意愿针对内容类任务的变化最显著。
本文从同伴互动的量、质以及学生交际意愿三方面说明了固定组,尤其是学生自由固定组更有利于学生产生语言输出,修正语言错误,增进相互交流,提升交际意愿,通过更高效的同伴互动最终提高学生全面的英语应用能力。以上结果可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开展同伴互动活动提供一些教学启示,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类型选取不同的分组方式,从而使得同伴互动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