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minimum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algorithm,LASSO)回归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1年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24...
详细信息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minimum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algorithm,LASSO)回归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1年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24年06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按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以特征性变量作为自变量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最具泛化能力的4个特征性变量:Ki67、ECOG评分、完成6个周期化疗、IPI评分,其对应的LASSO回归系数分别为0.506、0.483、-0.855及2.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和校正后,Ki67、ECOG评分、6个周期化疗、IPI评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4(95%CI:0.906~0.983),校准曲线显示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1856,df=7,P=0.2396)表明模型有良好的拟合度,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明显正向净收益。结论:Ki67、ECOG评分、完成6个周期化疗、IPI评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这些变量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识别死亡风险人群。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50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肺部感染组(n=1...
详细信息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50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肺部感染组(n=148)和无肺部感染组(n=202),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asso回归的方法行变量筛选,基于筛选结果构建多因素logistic模型,再结合模型结果构建带有风险分层的列线图;应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正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模型的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KPS评分<80分、人血清白蛋白含量<30 g/L、血红蛋白含量<90 g/L、白细胞计数<1×10^(9)个/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7 d均是肺部感染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6(95%CI=0.822~0.910)和0.829(95%CI=0.736~0.923),提示该模型的区分度较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P>0.05);模型的校准曲线略微偏离对角线,提示校准度良好;DCA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均比参考曲线高,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基于患者年龄、人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及KPS评分构建的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对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目的:比较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NK-cell or T-cell lymphoma, NKT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特征,提高鼻部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NKTL和DLbCL病例。比较2...
详细信息
目的:比较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NK-cell or T-cell lymphoma, NKT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特征,提高鼻部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NKTL和DLbCL病例。比较2组淋巴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LbCL组较NKTL组更多表现为突眼/复视、溢泪等症状(均P=0.040)。NKTL组病例更容易被误诊为鼻窦炎(P=0.007)。NKTL组更多表现为鼻腔黏膜肿胀(P<0.01)、鼻腔结构破坏(P=0.002)及鼻外结构异常(P=0.003)。影像中,DLbCL组更多见鼻窦骨质的虫蚀性破坏(P=0.004),表现为鼻窦肿物(P=0.018),侵犯窦周邻近结构,包括翼腭窝和颞下窝(P<0.01),眶内(P=0.039)及颅底(P=0.011);NKTL组多侵犯鼻甲(P=0.001)、鼻腔及鼻中隔(P=0.016)、鼻咽部(P=0.01)及“跳跃式”侵犯鼻外组织(P=0.042)。其他临床特征2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堵流涕者应仔细询问有无发热等全身b症状、眶周肿胀、复视、溢泪等眼部症状。如局部体检见鼻腔弥漫性肿胀,鼻甲或鼻中隔结构破坏,鼻外结构异常者应怀疑淋巴瘤可能。虫蚀性骨质破坏,鼻甲、鼻中隔、鼻腔的“铸形样”改变、外鼻的“跳跃式”浸润则更多见于NKTL;鼻窦占位病变伴翼腭窝、颞下窝、颅底及眶内侵犯的病例更多见于DLbC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