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8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8 篇 文学
    • 12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9 篇 工学
    • 29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9 篇 软件工程
  • 17 篇 法学
    • 16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11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0 篇 物性角色
  • 9 篇 主观性
  • 8 篇 自然语言处理
  • 5 篇 词汇语义
  • 5 篇 隐性否定
  • 5 篇 否定意义
  • 5 篇 人工智能
  • 5 篇 语义演变
  • 5 篇 汉语方言
  • 5 篇 词汇化
  • 5 篇 形容词
  • 4 篇 物性结构
  • 4 篇 事实性
  • 4 篇 乐观原则
  • 4 篇 释义模板
  • 3 篇 语义特征
  • 3 篇 本字考证
  • 3 篇 同义名词
  • 3 篇 本体
  • 3 篇 喻体

机构

  • 169 篇 北京大学
  • 8 篇 澳门大学
  • 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浙江大学
  • 2 篇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
  • 2 篇 香港理工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中文系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浙江工业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
  • 2 篇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语言能力协同创新...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
  • 1 篇 山东菏泽学院
  • 1 篇 海南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作者

  • 92 篇 袁毓林
  • 51 篇 yuan yulin
  • 29 篇 董秀芳
  • 17 篇 项梦冰
  • 17 篇 詹卫东
  • 11 篇 刘彬
  • 10 篇 李强
  • 10 篇 zhan weidong
  • 9 篇 dong xiufang
  • 7 篇 寇鑫
  • 7 篇 liu bin
  • 6 篇 yuan yu-lin
  • 6 篇 曹宏
  • 5 篇 kou xin
  • 5 篇 dong xiu-fang
  • 4 篇 sui zhifang
  • 4 篇 朱彦
  • 4 篇 穗志方
  • 3 篇 王明华
  • 3 篇 魏雪

语言

  • 17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大数据时代的汉语语言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7年 第9期 34-39页
作者: 詹卫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意大利哲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NiccolbMachiavelli)有句名言:“风景画家要描绘山峦之美,需先置身卑谷”。要思考今天这个时代如何去做语言学的研究,恐怕也应该跳出语言学自身的藩篱,放眼环顾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和术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古漢語中的重疊及其演變:ABB式形容詞詞法模式的歷時形成
收藏 引用
岭南 2021年 第2期 269-290页
作者: 董秀芳 北京大學中文系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AA式疊音詞在上古漢語中已經出現,主要是作爲實詞使用。上古漢語中的疊音詞很多在後代消失了,有的作爲習語的組成分保留下來,有的在後來發展爲複合詞的組成分,有的進一步發生了詞法化,變成了形容詞的詞綴。重疊形式變爲形容詞詞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身体姿势动作与状态表达的历时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 第2期 27-46页
作者: 董秀芳 高银美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表示身体姿势的动词,比如“坐”“站”“躺”,在词汇语义上既包含动态也包含静态。姿势的产生是一个动作,而姿势产生之后就形成一种可以持续的状态。在上古汉语中,姿势动词的动作义和状态义在形式上没有特别的标志,可以用相同的词汇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漢語詞彙化研究的意義、存在的疑問以及新的研究課題
收藏 引用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7年 第1期 266-277页
作者: 董秀芳 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本文指出詞彙化現象具有普遍性,因此值得關注。詞彙化研究可以揭示語言演變的規律,可以爲共時問題提供解釋,並有利於詞典的編纂。詞彙化研究中有一些存在分歧或特别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演變爲虛詞的變化是詞彙化還是語法化,並列雙音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词汇本体知识及其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报(哲社会科版) 2014年 第5期35卷 149-158,192页
作者: 袁毓林 曹宏 谢成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京100871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100081
本文介绍信息检索、语义搜索、本体知识、词汇本体知识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特别是Ontology这个概念的内涵从哲本体论到信息技术的本体知识的演进、本体知识的构造与类别、跟汉语相关的词汇本体知识库的建设、本体知识特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上)
收藏 引用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3年 第2期 80-88,245页
作者: 项梦冰 北京大学中文系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下)
收藏 引用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4年 第1期 60-91,223页
作者: 项梦冰 北京大学中文系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方言里的寻找义动词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集刊 2018年 第2期21卷 482-497,66页
作者: 项梦冰 北京大学中文系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汉语方言寻找义动词的主要词形为'寻'和'找',它们的地理分布很有特点。'找'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的广阔地区,而'寻'则在'找'分布区的东南、西北两翼。这种分布格局和明代中期北京兴起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界定吴语区的同言线束
收藏 引用
现代语言学 2019年 第6期7卷 895-913页
作者: 项梦冰 北京大学中文系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本文立足于吴语的区别性特征,从《汉语方言地图集》选取6幅方言地图,在对所涉语言项目的种种变异形式进行两分的概括后分别绘制出同言线地图,并将它们综合在一起,从而呈现出可以用来界定吴语区的同言线束,最后还通过同言线和高程模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现代汉语“S1S2是V”句式的句法特点研究
收藏 引用
对外汉语研究 2016年 第1期 19-31页
作者: 刘彬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现代汉语里有这样一种特殊的“S1S2是V”句式,比如“你这是怎么了?”“你们这是干什么?”等,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主谓谓语句.本文试图全面揭示这类句式的句法特点.文章指出,这种句式可以通过成分的易位、复用和添加等手段进行多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